第146部分(第2/4 頁)
入流的小官,原來有一位防禦使的,名叫周美也是光化軍的指揮使,哪曾想,前日忽然失蹤了,連光化軍知軍韓綱都不知道其去向。
知州韓絳在西北同黨項人交戰時,就吃過這樣的虧,被貶鄧州也是因為自己的用人不當,如今又碰到類似的事,他趕緊跟通判韓宗彥商議,決定重新任命一位防禦使,擔起保護鄧州安危、維護治安、緝捕盜賊之職。
可是,這人選還沒定呢,光化軍那邊便打了起來,探馬才派出去,知光化軍的韓綱便逃了過來,就是逃進了鄧州,帶著不到十騎的人馬。
追究其原因,才知道指揮使周美暗通李鐵槍偷襲光化軍駐地乾德,拔了城。
這筆糊塗賬周美算是背定了,韓綱是這麼說的,韓絳也深信不疑,因為沒有別的可能乾德城會被反賊李鐵槍輕易的拿下。
光化軍一出事,韓絳也急了,心說唇亡齒寒啊,光化軍在南,與鄧州一衣帶水,不知李鐵槍等人會不會追殺過來。
通判韓宗彥也非常擔憂,於是跟韓絳商量著趕緊派人去西京河南府求援,鄧州兵少不到一千人,賊人若是真的來了恐怕難保。
韓絳也正有此意,趕緊命信使連夜上路,飛奔河南府。
其實,韓絳也嚇糊塗了,早忘記河南府前些日送來過書信說朝廷的平亂大軍即將開赴鄧州,請他做好準備。
從南陽縣到穰縣有兩條官路,一南一北。
趙澤大軍走的是南線,那個鄧州府的信使走的是北線,因此誰也沒看著誰。
兩個時辰後,鄧州城下忽然來了一支騎軍。
望著高懸的吊橋,結冰的城頭,不由得鬆了口氣,片刻後,一滿身是雪的將官來到吊橋前,高聲喝道:“朝廷平亂大軍到此,速速放下吊橋,開啟城門!”
此時,城頭上正好有一隊巡邏計程車卒路過,聽說是朝廷的人馬到了,趕緊答話:“等等啊,這就去通知韓大人,稍等片刻!”
兩個時辰前,韓絳大人親手修書一封讓信使送去河南府,此時,正跟通判坐在一起說光化軍的事,韓綱跑到了他們這,該怎麼辦,讓他幫忙負責此地的城防,還是等河南府傳出訊息再說,還未最終確定。
“光化軍丟了,韓綱這罪過可不小”通判韓宗彥抱著茶壺取著暖,悠哉在吃了一粒花生。
“那,就讓他先歇著吧,咱們可別惹禍上身”韓絳也抓了把花生。
“恩,如此甚好!”
正在這時,門口的官差來報:“大人,朝廷的平亂大軍來了!”
韓絳和韓宗彥一起站起身,驚訝地望了過去,心裡七上八下的,也不知道是信好,還是不信好。
半個時辰後,鄧州城的吊橋終於放下了,城門也開啟了。
臨時從教坊司趕來的鈞容直正在城門口處,吹吹打打,百姓是一個沒有,因為風雪太大了,沒人願意在這樣的天氣出門看什麼大軍進城,只有知州韓絳、通判韓宗彥,兩個當地的高官率領著本地大小官吏幾十人,頂風冒雪地出城相迎。
“啊,楊校尉,辛苦了,請,快進城吧!”韓絳穿著一身棉袍立在風雪中,皮笑肉不笑地說著。
“不敢當,本官奉命為趙大人開路,估計還有兩刻鐘大隊人馬就到了,我再等等!”
楊文廣跳下馬後,立在吊橋前,身後是三百人個隨從,這三百人可不是神衛軍,而是他天波楊府的看家護院,此次隨楊文廣出征也是*的意思,楊家要藉此一戰重振昔日威風。
希望楊文廣能夠繼承楊老令公的衣缽成為第二個楊無敵。
鄧州的官員一看這位將官也是不懂變通的主,心說這回可倒黴了,凍著吧,等那個趙大人來了就好了。
19。接風宴
早在韓琦的平亂大軍離開汴梁前,蘇素私下裡向仁宗陛下推薦了一種新式的交通工具,那就是新一代的木牛流馬。
遙想當年諸葛孔明先生造此物是何等的威風,可是年頭久了,好多東西都失傳了,連製造木牛流馬的技術都失傳了,幸虧趙澤、蘇素的出現,才彌補了這一歷史空白,並開闢了宋朝摩托化軍隊的先河。
全新的木牛流馬不靠腿走路,取而代之靠輪子,四個黑乎乎的輪子,上邊刻有縱橫的凹槽,摸上去很怪。有人說那輪子是石炭造的,有人說是木頭造的,還有人說是渤海產的一種黑晶石造的,總之,眾說紛紜,沒有一個是準確的。
先不管朝中的眾位大臣對這一新生的載具有何看法,起碼仁宗陛下是大力支援的。
因為木牛流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