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頁)
子,為何今天你有空過來?”
“昨天觀燈,姑姑略有些不快,於是出來,尋你們一道出去轉一轉,散散心。”趙頊道。
王巨會意了,去年上元節是趙禎帶著大臣看燈的,但今年趙禎卻成了故人,趙念奴哪裡開心呢,這才是真正的睹燈思人。
大家轟然叫好。
那就再轉一轉吧,中未中無所謂了,可來到京城,又遇到了燈節,怎能不看一個飽,只是李萬元腦海裡亂成了一團,還在想那個問題呢:怎麼長公主與太子殿下也能與自己妹妹交好?並且如此熟悉。
妹夫,真生猛。
第一二四章觀燈
“其實我認為的孝道與大家可能不一樣。”王巨說道。
“說來聽聽。”趙頊現在對王巨那可是抱著很大信任的。
“孝道,第一不是多少禮儀,而是自己得爭氣,有作為,這樣長輩在去世時才會瞑目,才會心安,才不會有牽掛。”
“這有理。”
“其次在長輩活著的時候要對他們尊敬,畢竟死了,無論燒多少紙錢,畢竟人鬼殊途了。”一行人一邊說著,一邊出門。
元宵節不僅御街與相國寺熱鬧,實際整個大街小巷都熱鬧非凡,幾乎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燈面上出謎面也開始了,還有的大戶人家一邊出謎面一邊拿出一些小禮物與賞錢,有遊人猜對了,還會打賞。
“這也有理……”趙頊頓了頓問:“你那個母親……”
但不大好說下去了,王巨那個母親讓人悲催的。
然而王巨倒是答得很坦然:“所以我拜師時說了上下對立對等關係,君要仁,民要忠,父母要慈,子女要孝。但君王做得不好,難道就得叛逆嗎?父母不慈,難道就要不孝順嗎?還得要忠,要孝。”
怎麼辦呢?只能這麼說了。
實際做父母的無論是嚴愛,或者溺愛,都有一個愛。
不過確實有少數父母做得很不好,特別是在家中子女很多的情況下,或者家中貧困的情況下,往往有極個別父母脾氣暴躁,對子女十分地武斷。
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子女,想讓他們對父母很孝順,那會很難很難的。
政府也是如此,一味地宣傳如何忠君愛國,可是政府將百姓當成了芻狗,那麼百姓如何愛這個國?
什麼為愛,不是愛,而是愛,有心,只有一心,並且心在正中,不偏不倚!
因此王巨很搞不懂,別的字簡寫可以,畢竟繁體字筆畫太多了,然而為什麼愛字要將心略去?沒有心,能為愛嗎?或者說嘴上講一講,就有了愛?
“但我那母親情況有些特殊,她本來是想看看我們的,不過姜家認為我們很窮,怕母親拿出姜家的錢救濟我們,便不讓她來。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能去姜家打擾她了。或者未來考中了進士,去看一看她吧。畢竟她對我們來說,有生育之恩。”
不要說李定了,就是王巨,對這個母親同樣不抱有好感,但怎麼辦呢,自己不能做李定第二,表面功夫得做一做吧。
“你這樣想很不錯,”趙頊敬重地說。
“趙大郎誇獎了,還有一種孝,守孝禮,燒紙錢是必須的,這是對死者的尊貴。不過這還不算孝,最大的孝是自己要過得開心,這樣死者才能在九泉之下瞑目,如果自己一直悲傷難過,萬一他們看到了,如何開心,不讓死者開心,如何稱為孝?”
“王巨,你說得太好了,”姘兒道。
這個道理未必得到大家認同,如果父母去世了,做子女地還要開心,那是人嗎?不過考慮到他是安慰趙念奴的,也能理解。
“對了,那個南北進士,你有什麼看法?”趙頊問。
“國家重文輕武,又是科舉用人,南方人漸漸上位,是謂必然。以經濟用人,南方地區官員上位也是謂必然。如果國家恢復漢唐的一些制度,漸漸以武功做參考任命官員,北方地區的官員也會重新恢復比例。這個情況無法改變。”
說到這裡,他略略壓低聲音,只讓趙頊一個人聽到了,其他人聽得不清楚:“富公說得對,不能依照司馬公的想法,那麼會造成南北分裂。作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對搞地域的差距,特別要防範之。畢竟中國自古以來,有大一統時光,也是分割的歷史。”
趙頊認真地點頭。
只要一分裂,那就意味著宋王朝可能就會結束。
“不但要防範地域性的差距,民族也是如此。如太宗時,以為大軍一出,燕雲漢人歸心,馬上就收回燕雲十六州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