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2/4 頁)
的。雖然這也不保險,結果就不大好說了。
不過也不好說,並且李諒祚還耽擱了最重要的一天。也許李諒祚沒事,也許會早死。
李諒祚死不死無所謂,難道李諒祚不死,宋夏還能真和平?王巨在推算著李諒祚死西夏會發生什麼,梁氏必然上位。
或者李諒祚僥倖不死,西夏又會發生什麼。
過了好一會兒,他還是覺得李諒祚死了的好。
這小子現在慘敗,心中後悔,但是這小子實際本非一個良善之輩,好了後,看著斷手,必然故態復發,並且因為這一敗,他學習句踐來一個臥薪嚐膽,那將是宋朝的大敵。
梁氏雖瘋狂,但只是一個女流之輩,不會形成大害,除非熙寧伐夏,那不管梁氏或者李諒祚,宋軍十之八九,都會吃大虧。畢竟那是保家衛國戰爭了,除非梁氏學習趙佶,不用將士用神仙。
當然,這是一個推演,李諒祚死不死,王巨是沒有能力控制的。
但這卻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王巨說道:“派衙役將此事廣為流傳,讓所有百姓都樂一樂。”
…………
野利族民帶來的訊息來得及時,正好蔡挺在反覆修改著這道奏稟時,他們將訊息送來了,特別是野金小山聽到的那番話。
蔡挺刻意在奏章上寫了這件事。
不要以為嵬名浪遇是好心,如果西夏真按照他的計策去執行,宋朝反而更兇險。
首先角廝囉死了,吐蕃四分五裂,几子皆不團結,包括河州的木徵,他們不象父親那樣了,對西夏不大排斥。
所以西夏如果採取李德明時的策略,與宋遼交好,換取一個好的外部環境,專心經營南方,說不定就會得逞。
再者古渭州以南生活的是大片的羌人,党項人原來生活在哪裡,正是洮州南部地區與大積石山下,不能說哪裡的羌人就是党項人,實際河湟吐蕃也不是高原上的吐蕃人了,他們是融合了吐谷渾人,漢人,甚至鐵勒人的新吐蕃人,但因為這個聯絡,哪裡的羌人不會對西夏排斥。
宋朝的政策是消積防禦,因此從河北滄州拒馬河入海口處就開始廣建各城各關各鋪,到河東陝西的各砦各堡,如果西夏鑿穿了河州,將勢力漫延到洮州岷州,那麼宋朝只能被逼著將堡砦一直築到四川北部,否則西夏人南下入侵,對於富庶久不習戰的川北百姓將是一場惡夢。若是築,僅這個駐堡計程車兵,用不了十年就能將宋朝經濟全部拖垮。
只要西夏實現了這一目標,宋朝消積防禦政策不改變,宋朝亡國在即!
當然,這是一種假設,就算李諒祚回去調整政策,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最少也得十年甚至二十年時光。
那麼他要面對的是宋朝會不會給他這個外部環境?
再說洮岷羌人對西夏人可能不排斥,但對中原也不排斥,那就要看誰做得高明瞭,並且西夏南下,延伸得太遠,宋朝卻沒有這個問題,秦州本身就囤積大量士兵與糧食,離得很近。只要宋朝先動手,西夏人的夢想便破滅了。
因此蔡挺主要稟報的還是這一戰的經過,戰果,傷亡情況,將士的功勞。
大家注意的也是這一點。
前後數戰,共擊斃或俘獲了西夏將士計達五萬六千餘人,實際會更多,飄在華池水的西夏人死屍,華池縣派人清點過了,但有一部分將士,特別是大順城前期保衛戰中被宋軍擊斃的,讓西夏人掩埋起來了,還有一些逃散到山林裡,繼續在抓捕,也有一些人被野獸吃掉了。因此實際數量可能還會增加兩千人左右。
不日會將繳獲的兵牌派車子押到京城來。
另外還繳獲了大量戰馬,以及西夏人當成食物的牛羊,帳蓬武器鎧甲若干。
不過蔡挺有意沒有說清楚,擊斃了多少人,抓了多少戰俘。
宋軍傷亡也不小,包括蕃落保捷在內的官員犧牲了近四千多人,許多指揮都打殘了,必須重新編置,如王巨帶去的那三營保捷,另外還有近三千蕃強人壯馬也先後陣亡,並且有一千多人重傷,恐怕以後要退出行伍之列。
這個傷亡數量超過三川口的傷亡數量了。
但趙曙沒有太在意,雖然傷亡慘重,可相比於這場大捷又算得了什麼?
他等太監將蔡挺奏章讀完,問道:“眾卿家,西夏自李繼遷以來,可曾遭過這樣的重創?”
文彥博答道:“陛下,有,貓牛城之戰,李元昊敗得更慘。”
但那與宋朝無關,而是角廝囉殺的,那一戰從貓牛城打到鄯州城,再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