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3/4 頁)
死,因此得到朱家通知後,不憂反喜,藉機將王家寨百姓送給西夏人撒氣。”
文彥博說道:“王巨,這樣說太過了吧。”
“文公,下官只想問一句,楊定等數位重臣與重將被西夏人殺害了,陸詵可有所表示?”王巨說完,掃了掃邊上的幾架,到圖讖哪裡找來了陝西地圖,開啟地圖說道:“雖說王家寨在前線,但並不在最前線,西夏人想從長城嶺穿過來,抵達到王家寨,需數個時辰才可以辦到。官兵為何不救?文公,你也看到了這封信,也應當猜對了真相。迫於無奈,延州搬不到救兵了,王家寨的鄉親便派人向趙忠求救。趙忠雖是蕃人,但在王家寨生活了很長時間,這裡也算是他的故土。於是率領蕃騎急弛到了王家寨,擊退了來犯的五千夏兵。這讓陸詵不高興了,便過來與趙忠發生了衝突,然後誣衊趙忠謀反,集結大軍,準備殺忠良,助敵國。”
“陸詵是先帝提撥起來的忠臣,豈能殺忠良,助敵國?”文彥博道。
他不是與王巨過不去,而是想保住陸詵。現在不管說什麼,陸詵估計帶著大軍打也打了,這一千蕃騎多半也殺得差不多了,難道追究陸詵責任?那豈不正好讓主戰派高興了?
王巨顯然也意會到這一點,說道:“文公,莫要多想,陸詵即便集結了軍隊,王家寨有高大的寨牆防禦,陸詵手中兵力雖多,但不敢殺敵,卻來殺害保家衛國的功臣良將,三軍士氣不整,不可能滅掉趙忠部。還望文公立即下令,以免悲劇發生。”
文彥博略略猶豫。
王巨又重重地說:“陛下,臣推薦趙忠為蕃將,但一直說他不適宜擔當蕃帥。原因很簡單,他性子直來直去,可沒有我們這些士大夫那麼多心思!臣可以擔保,只要陸詵放他回去,他絕對不會與官兵作對,若是陸詵以為趙忠是宋朝蕃人,不是西夏人,可以欺之,臣不知道會發生多大的事。甚至整個鄜延與環慶路因為這個殲官而產生重大的動盪!”
第三六七章變化
“他敢!”
“文公,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子說,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周禮裡同樣也說,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呂氏春秋同樣也言,將欲毀之,必重累之。好,再看朝廷對趙忠施了什麼恩德,能使他刀劍架於頸項之間還不會反抗。先說他青少年時,一直生活在西夏,恩怨仇恨,與我朝有個什麼關係?”
至少在李三狗投奔宋朝之前,宋朝沒有給予任何德惠。
“再到王家寨隱居的十幾年間,那麼貧困的地區,還要靠做背騾子才得活的地區,官吏照樣上門來徵稅徵役,朝廷對趙忠施加了什麼樣的恩惠?”
“我苦勸良久,他才出山,不錯,現在給了一個刺史之職,但那個刺史能當真嗎?若當真,陸詵都不敢這樣欺上瞞下,集結大軍剿滅了。或者說薪酬,一年是有幾百貫薪酬,但能及文公百分之一收入嗎?就是這點收入,還是他用戰功與鮮血換來的。是他對我朝有恩呢,還是我朝對他有恩呢?”
“或說種族,我朝對蕃人一向持著略岐視的態度,一提蕃人,多稱夷狄,種族上,又如何保證他對我朝忠心?或者說朝廷收留了一些野利族,若沒有野利族,大順城能打敗西夏人嗎?沒有這場大捷,文公,你以為朝廷得到綏州,西夏人僅是搞一些小動作嗎?那麼憑什麼他幾百裡趕來救援百姓,陸詵無怨無故刀劍相加,讓他束頸待死?”
“那如何是好?”邵亢急道。
陸詵這一鬧,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一旦兩相打起來,自相殘殺不提,那個後果可嚴重了。
王巨又說道:“下官說陸詵勾結西夏,那是過了的。畢竟官做到陸詵這份上,每月薪酬就當抵尋常上百戶人家一年的收入,為了這份榮華富貴,他也不會投降西夏。”
文彥博很是不悅。
王巨先是說了一個那麼多心思,實際前面省略了一個詞,齷齪!
現在又提到了薪酬,整個宋朝,有幾人比他薪酬還要高?
“但下官只想說三件事,邊境以前也多遭西夏人擄掠,士大夫不提營救,也不提如何反擊,甚至動輒說是以夷制夷,好,現在沒有將這個夷當成一家人了,那麼也切莫追究趙忠如何反擊的。不是一家人,幹嘛要忠心?”
趙頊也略略皺起眉頭。
宋朝這個民族政策肯定不行,又害怕又排斥,如何能讓蕃蠻忠心?
因此王巨用了這根矛對了這副盾。
“但王家寨是漢人吧。或者又說,若是在邊境救援不及。但王家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