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3/4 頁)
,還是封還詞頭?因此王安石拒絕了,繼續留在江寧守長孝。
這個守長孝是做樣子的,他很耐心地等待著時機,並且時常與呂公著,韓維,韓絳書信來往。為什麼要選擇這三人,一個是壽州呂家,一個是開封韓家,這兩個家族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官,並且有許多人在做高官。
自己在江寧待著,但得有人替自己鼓吹,還有呂韓兩家的人鼓吹厲害嗎?
並且他也看清楚了,上面沒有人拉,自己始終得不到重用,當然他這個重用相對於其他人略高尚一點,別人是為了升官發財,他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都有心思。
然而韓維想不到啊,因此十分讚揚:“此人視功名如糞土,即便華池縣那個小傢伙成長起來,也遠遠不及之。”
“居然有這樣的奇人。”
“殿下,人不可貌相,有的人名聲很大,卻是虛有其表。”
這話說得就有意思了,事實韓維也看不下去了,爭得有一個時間,看看濮儀之爭,從去年夏天開始,爭到今年秋天,還繼續在爭,那個大臣還有心思做事哪?你韓琦與歐陽修可是君子唉,難道就不能勸一勸皇上?
…………
秋高氣爽。
王巨騎馬奔向慶州。
就是到現在,蔡挺還在裝文官。莊稼收割了,蔡挺帶著官員勸說百姓種冬小麥。
蔡挺還是很感謝王巨的,萬事開頭難,開頭是最難的,有人開頭了,那就好辦了。華池縣做了示範,大賬百姓不會算,可小賬大家都會算。相對於中原,慶州總體是地廣人稀。
一戶人家往往能有四五十畝五六十畝耕地,當然,不可能所有耕地都能做到精耕細作。困難很多,缺少耕牛,缺少水源,土地貧瘠不值得精耕細作。
但就打算一戶人家抽出二十畝地精耕細作,用這種移載法,僅是高梁就會多出十幾石收成,還有一季冬小麥呢,拋去種籽,又能獲得二十餘石收成。
多了四十石收成,這意味著什麼,一家溫飽無憂了,甚至還能賣多餘的糧食,換來一些生活用品。
這是文官喜歡做的事。
但當真如此?
大戰到來了,後方諸營官員一起向前線集結,糧食消耗將會是驚人的,只要百姓手中有糧,明年官府用錢在當地手中購買,也不會用多少錢。
否則就要從後方調糧食過來,但打也打了,那時候朝廷能撥多少錢帛過來?況且到那時候蔡挺也必然還在慶州,那就頭痛了。
因此乘敵人還沒有入侵,先在後方鼓勵百姓多種糧食。
將糧食種下去再說。
然而西夏人就不知道了,看著蔡挺在搗鼓農業生產,反而很高興。所以王巨來到慶州,蔡挺不在慶州,而是帶著官員去了金櫃鎮。
這裡臨近馬嶺水,當地還有一個澇池,旱不枯,澇不溢,因此灌溉條件比較好,僅這一處,就有好幾百頃耕地。又有大道直達慶州,若是耕種得當,可以成為慶州的一個小糧倉。
蔡挺正與幾個老農在說話,看到王巨與全二長子騎馬飛奔而來,立即中止了談話,那才是正事。
王巨下了馬,來到蔡挺面前道:“蔡公,山那邊開始正式集結。”
這個山那邊是橫山地區,這裡位於最前線了,他們都開始了集結,西夏大軍離前線不會太遠了。
“蔡公,能否寫一封信,若是戰至酣時,讓延州陸公派出一支兵馬,那時準得克敵制勝。”
“你修那條道正是為了今天吧。”
“是啊,不過就看陸公了,那只是一種保守的做法,派出幾營官兵增援華池,如果陸公有膽略,還有一個更好的計策,等到西夏大軍兵臨大順城下,陸公派出軍隊,一舉殲克金湯城與白豹城,後路一斷,敵軍必亂,然後我們兩路大軍夾擊,則能取得輝煌的勝利。”
“恐怕陸公不同意啊。”蔡挺說道。
王巨默然。
這便是宋朝古怪的官制,是真正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算打勝了西夏人,陸詵與蔡挺也未必撈到多少功勞。如史上的蔡挺。甚至會悲催,如張亢,後面的李復圭。但要看什麼人去打,韓琦與范仲淹那怕略有那麼一點小功,徒子徒孫多啊,功勞便有了。甚至無功與打敗了,也吹出一個“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連後人都被忽悠進去。當然也包括孫沔,孫沔打出來,韓琦與歐陽修操作一下,功勞就有了。
所以孫沔臨走前問王巨那一句,有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