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1/4 頁)
好象是無所不能似的,即便苗授,也產生了倚賴心思。
只要王巨不謀反,可以說這幾十營保捷軍,王巨登高一呼,至少八成將士會呼應。
沒有養私兵,但等於是私兵,許多兵營都讓王巨不經意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因此司馬光說得也沒有一點道理都沒有,但他不懂,所以不能說得很清楚。甚至以後將兵法出來後,還要求將士一心呢,說了,又管什麼用?
“我也想啦。”王巨道。
他也不知道自己這句話一語中的,能安排也安排了,王巨就等著朝廷的除命。
很快除命下來。
陝西營田使下掉了,但重加了兩個官職。一個是天章閣待制。
當時朝廷下達這個授命時,範純仁表示了反對。僅是鄭白渠功勞不夠,至於大順城之戰的功勞,那是功勞嗎?未彈劾就是好事了!
想當初他老子混了多久,才撈了一個天章閣待制,因此範純仁表示不服。
這時趙頊對範純仁印象頗佳的,便說了一句:“卿若有王巨之功,朕會讓你進兩府。”
很奇怪的一句話,富弼立即不悅地說:“陛下,君無戲言,兩府乃是國家政府,陛下不能用之開玩笑。”
趙頊正色道:“富卿言之有理也,不過範卿,你不知道內情,朕授王卿此職,與鄭白渠關係不大,更非是大順城之捷,乃是其他。具體的,你問曾相公吧。”
說變法,實際準確地說,從治平四年春天就拉開了帷幕,從減少科舉名額就開始的,隨後裁兵,二八分制,坊場河渡,木棉,這些功勞累加起來,不要說天章閣待制,若是年齡夠的話,擔任翰林學士也有資格了。
事實對於這個館職官,王巨也同樣坦然受之。
但下面的差官讓王巨頭痛了,可它卻是讓很多人都眼紅的差官,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
第四〇五章頂替
“這個檢詳文字是什麼官職?”妃兒表示不懂。
“是一個差官,如果能做很多事,它能與三司三個部司的判官相當,如果不能做很多事,只相當於諸寺監丞。”瓊娘在京城呆的時間長,見的官員多,立即便答了出來。
這個回答比較準確,準確地說,它就是發改委,不過上面有王安石與陳昇之領首,雖然檢詳文字是執行官員,但不能擁有大多數決策權,至少現在還不及三司三個部司鹽鐵、戶部與度支判官職權大。
不過對於王巨來說,擔任這個職位,算是高升了。
侯可道:“這麼快就走啊?”
“侯知縣,你不要誤會了,我不是去升官的,而是想辦法快點進京城,看能不能將這個官職推卸掉。”
“咦,”楊蟠在邊上詫異一聲。
“王相公變法,天下騷動,我這個毛孩子夾在裡面做啥?”
真想推,還是容易的,得罪王安石就是了,但那樣,王巨又不想,因此有些兒麻煩。
“渠工就交給你們了,但是你們也不用急,相信不久除書同樣會下達。”
然而不大好說,比如楊蟠,王安石農田水利法還沒有正式開始,可能要扣一扣,以後推廣農田水利法時再提撥楊蟠。至於侯可同樣如此,鄭白渠雖建好了,暫時一兩年內,必須關注,比如管理制度的完善,比如可能產生的一些糾紛,後期維護的完善,等等,必須要一個懂的人留在這裡。
那麼侯可還得要熬一熬。
具體的如何,得看王安石怎麼樣想了。
“上船。”王巨說道。
這次王巨走得還是很低調,前面接到除書,後面立即收拾行李,僱來船隻,與侯可楊蟠打了一聲招呼,沒有驚動任何人,便離開了三原,將行李搬到涇陽碼頭上。
“那不是明公嗎?”有一個百姓驚訝地說。
“子安,你這走得太突然了。”侯可道。
“也不突然,再說,我的祖墳都遷到三原來了,以後這裡就是我第二個家,走就走了,何必興師動眾。”
“那也是。”侯可一笑道。
王巨本來想將他那些草房子也捐給三原,做為驛站,哪裡交通比較便利,士兵們又用了一些材料將房屋內部裝飾過,毀了太可惜。不過瓊娘在邊上說了一句,萬一回來祭祖怎麼辦?
畢竟現在王家人可真不少,說不定以後隨著王巨官職提升,人會更多。
王巨便給了王全一些錢,託他在王巨離開後,將房屋翻修一下,渠也快修好了,勿用噁心人,索性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