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1/4 頁)
第三撕開了趙禎時的溫文爾雅的面紗,韓琦在教導大家權臣是如何煉成的,那就是兇狠,抱團!
所以明年春天,範鎮草韓琦遷官制,引周公霍光故事。
如果不明白,還有一個故事,夏竦為了陷害富弼,弄到了一封石介寫給富弼的信,然後讓婢女摸仿石介的筆跡偽造信函,實際只偽造了一個字。石介原信上是勉強富弼要行伊周之事,但讓夏竦改成了要行周霍之事。
就動了這一個字!
伊尹輔佐商湯開創了商王朝。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死後,他全力輔助小皇帝,一面飽受讒言,一面東征西討,將商朝餘孽全部鎮壓,使得周朝海風宴平。將伊周二字聯在一起絕對沒問題。
霍光不用說了,廢了一個皇帝,立了一個皇帝。
若是周霍呢,這兩人都是凌駕皇權之上的超級權臣。這樣的人物,才是所有君王的惡夢。
僅是一個字,范仲淹與富弼徹底息菜。
現在範鎮又將周霍拿出來了,韓琦,你好退下了。
韓琦只好上表求去。
然而趙曙離不開韓琦,於是責備範鎮,韓琦辭表不報,範鎮也低估了韓琦的臉皮,他才不是謙謙君子范仲淹、富弼,趙曙不報了,俺繼續做首相吧。倒是範鎮自己被外放到了陳州。
那時候呂範他們還沒有離開京城,聯手上書:“伏見參知政事歐陽修,首開邪儀,以枉道悅人主,以近利負先帝,將陷陛下於過舉之譏。”
不報,再上:“臣等本以歐陽修首啟邪議,詿誤聖心,韓琦等依違附會不早辨,累具彈奏,乞行朝典……而臣等不能早悟明主之罪,益深重矣,豈可復居言路,為耳目之官哉!”
也不要怪幾個言臣急,用東方不敗與嶽不群兩人讓大家選擇,最討厭的會是那一個人?
九成會選嶽不群。
若是賈昌朝夏竦這麼做,呂範他們還不會生氣,人家就是小人,乍的。可是韓琦不行哪,你是君子,所以幾人這話兒說得就難聽了。
趙曙逼得無奈,只好讓韓琦歐陽修自辨,兩人說:“冤枉哪,臣是忠臣。”
好吧,你們是忠臣,幾個言臣冤枉你們了。這才逼得三人自己要求外放……
蔡抗則是第一個悲催的言臣。
所以張太監說蔡挺是蔡抗的弟弟,不能推薦。
第二一一章成事在天
“蔡抗公犯了什麼事?”王巨明知故問。
“這……”兩個太監都不作聲,如果做一份問卷調查,十個太監有九個人懷念趙禎時的後宮。可是濮儀之爭能對一個知縣說麼?
“蔡抗公外放到何處?”
“定州。”
“那有什麼過錯?定州乃是河北重鎮所在,都能是宰相外放之所了,如張齊賢相公便一度外放到了定州。一個言臣外放到定州委屈嗎?我不知道官家為何外放蔡抗公,但也不會對蔡抗如何的動怒,否則不會外放到定州哪裡。”
這也是一種說法。
“慶州知州與陝西轉運副使,誰的官職大?”
“平起平坐吧。”張太監答道。這真不大好說,不僅要看差官大小,也要看前面的職官大小。
“即便官家對蔡抗公略有些怒氣,與整個西北危局相比,那一個更重要?”
“灑家茅塞頓開。”張太監道。這樣一說,又沒有關係了。
韓太監卻問道:“為何是蔡公?”
實際王巨還有一份把握,如果韓琦聽到自己的議論,恐怕必定會聽到,不是聽到,而是看到,因為自己所說的,葛少華全部記下,要隨兩個太監帶到京城,面呈趙曙,趙曙也會將它們交給韓琦與歐陽修觀看。
那麼韓琦歐陽修會怎麼想?
有一個想法是謂必然,慶州知州的職位那整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孫沔早走早好。可為什麼成了燙手的山芋,反而會讓韓琦同意調蔡挺過來,這個原因又涉及到富弼。富弼是蔡挺的好朋友。
好到什麼地步,簡直讓人難以想像。
宋夏慶曆戰爭,遼國乘機勒索,並且要娶小公主,就是還在吃奶的趙念奴。呂夷簡讓富弼出使遼國,提出兩個要求,許親不許錢,許錢不許親,想要錢不得超過二十萬。這是一個很艱難的任務,富弼答應了,但也提出三個條件,在國書裡務必寫上三條,兩國邊界塘泊不得擴充套件,兩國不得在邊境無故增兵,不得收留對方逃亡人員。
呂夷簡說行,你先走,國書與誓書寫好了,我派人用快馬追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