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部分(第1/4 頁)
王巨也是利用這個漏洞,變出來幾百名上千百海客,彼岸不是我的了,是大家的了……
這個容易辦到的。
兩人來到華亭縣,幾十名商賈來了,那就辦吧。
辦完了,領頭一人說話了,聽聞朝廷要修一條大浦,我們拿出幾百萬貫錢帛,略表心意,贊助兩公盛舉。
當時段天水與張薦傻了。
宋朝已經出現不少家產達上幾百萬貫之居的超級富翁,不過幾百萬貫對於段張兩人來說,太******遙遠了。
那時候張薦還沒有推出一系列措施呢,便狐疑地看著他們,問,是蔡公讓你們這麼做的。
那人向西北方向努了努嘴。
張薦立即會意,原來是太保,原來是彼岸。
那人又說道,避免會產生一些誤會,請兩公勿洩露這件事,這是我們唯一的條件。
一群人走了,兩人還在夢中。然後這些商賈在當地購買田產屋舍,置辦了一些產業,用後世一句話來說,叫洗白身份,然後送來二十萬貫錢帛,不是很多,但因為此舉很匆忙,來不及調動錢帛,今年華亭縣也得到了官府大力支援,到了明年,則會“贊助”更多錢帛了,總之得看情況,看朝廷政局的變化與兩浙府秀州官場的人事變動。
官府支援得多,彼岸贊助得少,官府支援得少,彼岸贊助得多,其實開始不難的,難可能難在後面。
“錄平,難道有什麼不對嗎?”
“子涯兄,你想一想,這些年彼岸移徙百姓,支援金銀,市舶貿易,賑濟救災,有經過朝廷同意的,有沒有經過朝廷同意的,但那一回不是正大光明?”
最好的例子就是王巨用兵大理,彼岸提供了大量錢帛物資,王巨並沒有對朝廷詳細說明,不過也沒有偷偷摸摸。
最牛的例子則是彼岸一個小海客,在京城攔住當時的西府宰相孫固責問。
然而這一回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就象做賊一般。
而且也不對啊,王巨去彼岸兩人都知道,但這一去妙用無窮,朝廷會覺得虧欠,反而會對王巨更尊重,不要以為隔著幾千裡幾萬裡的大海,互相用兵是不可能了,但可以透過海船相互往來,就象永樂城慘敗,朝廷就是這樣,連下詔書,將王巨請回來的。
至於蔡確更是堂堂的首宰。
“難道是鳥盡……也不象啊。”
不是趙頊是這種鳥盡弓藏的皇帝,而是宋朝的制度,就象當年寇準準備幹掉劉娥,不過貶到了嶺南。或如韓琦差一點將趙頊逼得下不了臺,朝廷雖讓他離開京畿,但還是給予優厚的待遇。王巨不是小官,隨便就能處置的。況且到了彼岸,朝廷尊重,互相往來,朝廷不尊重,王巨頂多做一個土著王,與宋朝有何干系?
其實張薦只是覺得不對勁,具體想也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兩人又開始商議下一步規劃。
同時蘇州那邊也停止了水利工程,那一段是打通太湖與澱山湖的運河,距離更短,特別是現在澱山湖分成數個大湖泊,面積幾乎相當於後世澱山湖數倍,一直向西鋪開,使得整條新運河長度整整縮短了一半。
也要河面寬闊的,但因為距離短,工程量不算太大,並且即便沒有“黃浦江”,兩湖打通,也利於疏導太湖水位,因此同樣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況且沈披也是水利高手了。
應當這次朝廷任命的幾個人都很到位,其實真的不能小看了古人。
很早時候,國家就開始對人才注意了,只是中間摻雜著太多因素,如個人喜惡,出身,資歷,派系,裙帶,個人的恩怨,人情世故,等等。如史上司馬光臺上後,一直到元佑黨爭。或如寇準之用人……
這些因素夾在裡面,也用不好人了。
天氣更冷,徹底停工了,張薦便找到那些個商賈,試探性地詢問了一下,結果什麼也沒有問出來。
其實他們訊息不靈通,否則張薦便會想到原因了。
但王巨已經聽到一些風聲……
實際宋遼之戰,他幾乎沒有參與了,但他手頭的事務可不少,現在整個西北可以說完全催毀了,是百廢,但沒有俱興。
得讓它興!
另外王巨還做了幾件事。
耶律大悲奴出兵,遼道宗親臨雲州,王巨就知道大局已定了。
山後兵力抽調一空,宋軍有備而去,必勢如破竹,不是遼國只有二十萬兵馬,但其他地區的兵力已經來不及調集支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