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部分(第3/4 頁)
不是朝鮮奴些南洋的土人,而是漢人,華州最嚴厲的刑罰裡面,第一個當然是死刑,第二個就是罰沒為奴,被稱為是死罪難免,活罪難饒。
漢人被作為奴隸,雖然是數量極少,不過有較為出色的生產技能,和奴隸主的語言也相通,很多時候,作為奴隸但是起到的作用,卻相當於自由人,特別讓亞洲各地需要奴隸的莊園主們喜歡。
不過漢人為奴,只有華州才能判罪判定,其他地方要是被發現擅自驅使漢人為奴,沒有任何的餘地,全家處斬或者是全家被變為奴隸,這就是華州的鐵律。
在遼鎮目前的明軍俘虜將近七萬人,每天都是在消耗著糧食和給養,對這些人的處置也是讓華州中樞頗為頭疼,這些人大多都是山海關內的駐軍和薊鎮的兵丁,這些人不能和遼鎮計程車兵一樣直接被驅趕回本地當農民。
這些人要是散落在地方上,只能是變成匪患和游擊隊,若是驅趕回關內,很快的又會被大明朝廷武裝起來,這豈不是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這些奴隸商人們都是和華州軍政兩界關係極為密切,對於這種事情自然是摸的門清,知道目前華州正在為這些俘虜圖騰,不知道如何處理,這麼多的俘虜,這麼多的青壯勞力,就好像是堆在遼鎮的金幣,晃的人眼睛都要花了。
當即是蜂擁而上,要求看在自己這麼多年為華州的貢獻上,把這些俘虜賣給奴隸商人們算了,一來是震懾關內明軍。二來是替華州解決一個頭疼難題,豈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奴隸商人們都有一個義務,就是在華州需要地時候。要用自己的船隻和武裝力量加入華州海軍,共同作戰,並且即便是在平時,也是有收集情報,運送間諜的任務,算上是半官方地力量。
實際上也是華州用私人的錢來養兵,這些海上奴隸商人實際上都是當年投奔華州的海盜出身,有些人不適合軍紀森嚴的海軍,有沒有什麼做買賣的本事。他們的戰力華州又不可能放棄,所以才都來做這個奴隸商人。就和關外每年都要去草原和北地打草谷,擄掠人口牲畜的護衛隊員是一個性質的,當然了,華州本就是有一種說法。奴隸商人是華州的海上護衛隊員。
這些人找上門來,說是要中樞考慮把關外地那些明軍俘虜賣給自己,華州的首輔劉順心裡面知道,若是把關外地明軍變成奴隸,華州可以收入一大筆的金錢,雖然說目前華州並不缺乏戰爭的費用。但是此時大軍作戰。往年積攢的老底子。流水一樣地花了出去,這些收入多少是個補充。
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如果明軍真的變成了奴隸,那麼關內作戰再沒有什麼順利一說了,明軍面對華州軍的時候,只會死戰,只能死戰,雖然說作為軍戶也不是什麼好待遇,可這半農奴總比和畜生一樣的奴隸要強些了。
而且華州此時在大明也是一個陌生的勢力,地方上計程車紳和商人們雖然是對那些傳聞地政策頗有好感,可這些都是在傳說中罷了,如果華州做了這件事情,恐怕就會立刻和蒙古韃子之類地蠻族劃上等號,那可就是大麻煩。
要拒絕外面地奴隸商人,這也是個問題,外面的人多少都有些軍方地背景,還有些人的子侄親戚直接就是在華州和關外還有夷州的衙門裡面當差,自己作為華州首輔,實際上就是丞相的位置,總不能一下子樹敵太多,尤其是不能摻乎進關於軍方的事情。
劉順可是在漆黑的大明官場混了多年的高官,知道自己雖然是華州王江峰的岳丈,但是到了這個地位,什麼親情友愛都是講不上了,門外的司馬從事和親兵營明目張膽的監視就說明這一點。
應對這個更是要小心謹慎,今後大軍入關,這種處置俘虜的事情還要不斷的發生,自己不能貿然的決斷,劉順把自己的多方面的考慮寫成了文案,派快馬傳遞到目前的軍事中樞遼陽,等待江峰和他那些高階軍官的處置。
當然這個舉措不能和下面那些奴隸商人們說,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官場的關竅,你這裡這件事情去請示江峰,他們就能理解成,你華州首輔劉順什麼事情也做不了主,今後也不用找你了,這麼鬧騰起來,今後什麼也都不用做了。
快馬傳遞,沿途驛站早就
了壯健的馬匹,速度飛快,劉順的文書到了江峰的很是被重視。
這麼多的俘虜對於江峰也是很頭疼的問題,看著好像是快要十萬的壯勞力,但是軍隊的搬運民夫夥計,還不能讓他們去做,生怕會出現什麼問題,到時候還要費力的彈壓,廣寧的明軍大部分都是薊鎮的兵馬,不能分配到地方上去作為平民。
目前來說,這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