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部分(第4/4 頁)
此大的一筆款項,來滿足海軍造艦計劃呢?
中國挑起的軍備競賽,日本無論如何也要應戰,不然的話,形勢將會相當的危險。
與其讓國運扭轉,倒不如財政破產。
財政一旦破產,那麼日本將會走上戰爭道路,這一點,許多的日本財閥以及之前陷入低谷的日本資本家們,想必會非常喜歡。
日本之前的大造艦以及增加對陸軍的投入,受益的都是一幫財閥資本家,而國家的權力也正在逐漸的為這些人所控制,尤其是資本與軍隊發生了聯絡之後。
日本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戰爭的危險境地,可是它又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爭的能力。
東南亞是英國、法國、德國與荷蘭等國家的殖民地與勢力範圍,總不見得與這些國家開戰。
向東,則是迅速崛起挑戰英國霸主地位的第一經濟強國美利堅合眾國,日本顯然還無法確定對美作戰一定能贏得勝利,畢竟如今當政的,並不是後世的那些腦殘軍國分子。
唯一的突破方向只能是中國,中國正處於發展階段,很容易就會使得國計民生因為大規模的戰爭而走向轉折。
一場戰爭,改變兩個國家的國運。
目前連滿足“八四艦隊”的經費都沒有,何談“八八艦隊”,何談陸軍的進一步擴編。
唯一的辦法,是加重對朝鮮的盤剝,如同敲骨吸髓一般的盤剝,甚至,是削減教育支出。
這意味著,日本所一直頑強堅持的教育戰略,也將遭到挫折。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開始發展近代義務教育,將全國劃分為8個大學區,各設1所大學,下設32箇中學區,各有1間中學,每1中學區下設210小學區,每一所小學區設8所小學,總計全國有8所公立大學,245所中學,53760所小學。教育機關頒佈《考育敕語》,灌輸考道、忠君愛國等思想,此外亦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
明治維新的三大方針是“文明開化”、“殖產興業”和“富國強兵”。“富國強兵”是目的,“殖產興業”是手段,而“文明開化”則是前二者的基礎和最重要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