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第1/4 頁)
8月4日,日本公開表示“嚴守中立”。然而日本並未守信諾。8月3日,英國決定對德作戰。4日,英國對日本表示希望:“如果戰鬥涉及到遠東,香港和威海衛遭到襲擊,英國政府相信日本政府將給以援助”。
8月7日,英國正式要求日本海軍搜尋並擊沉在“南中國海”襲擊英國商船的德國偽裝巡洋艦,並附帶談到:“當然這就意味著日本對德宣戰,但是英國政府認為這是難以避免的”。
日本既然把一戰爆發視為“天佑”,無不挖空心思地找到合適的理由,以便師出有名。英國的要求是適逢其時。大隈內閣撕下了短暫的“中立”面紗,於7日晚召開內閣會議,決定參戰事宜。8日黎明,內閣會議結束時已決定向英國政府提出,把日本參戰的理由規定為:“由於戰亂餘波涉及東亞,日英同盟之目的瀕臨危險,英國政府根據該條約向日本政府要
同時,日本也在緊急制定對日作戰計劃,也就是攻擊青島德軍。
在日本看來,這是奪取德國在山東半島利益的天大良機。
日本這是在冒險,賭中國不敢冒著與協約國作戰的危險,對日本作戰。
既然協約國想要將日本拉入戰爭,那麼日本也不介意扛著大旗,狐假虎威狗仗人勢。
在反覆的推測與衡量之後,日本上下一心,決意對青島動手。
明治維新後,日本流行軍閥政治。元老們常常不主其位而謀其事。基於此,政府決策須徵得元老會議商議並獲許可,方能公佈執行。由於這個原因,加藤外相於8月8日中午後出席元老會議。元老們也極力主張參戰,享受“天佑”,很快認可了政府決定的政策。
8日晚,加藤召請藏相若規禮次郎、海相八代六郎、外務省政務局長小池張造舉行密談,擬定了對德要求內容。至此,參戰的外交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而日本的蠢蠢欲動,似乎並沒有讓中國有所警醒,相反,日本艦隊的聚集,在中國的說法成為了為協約國海上護航。
與此同時,青島的德國人也在緊急的磋商,準備應對日本的攻擊。
德軍雖然在離本土萬里小~說~就之外應戰,但是卻並沒有多少的消極,他們同樣的熱情激昂,就跟他們在本土的同胞一樣,做好了血戰的準備。
德軍計程車氣的確很高,但是,也有許多軍官感到擔憂,一旦防守遭受挫折,他們計程車氣很容易低落下去。
畢竟,他們人數太少,經不起消耗,這是個致命缺陷。
青島的外圍防禦線沿膠洲灣租借地邊界展開,內圈防禦線以青島近郊的雞貂山、俾斯麥山和毛奇山為核心,有6座主要的炮臺,4座對海、2座對陸,共裝備有4門280mm炮、2門240mm炮、4門210mm炮、7門150mm炮和4門105mm炮,此外還有若干門88mm炮和原屬於清朝陸軍的老式120mm炮。這些炮臺及5座多面稜堡共駐紮有750人,其地勢居高臨下,非常險要。
雖然不至於像旅順要塞那樣,在日俄兩國多年經營下,變成渾身是刺的刺蝟,變成一個鋼鐵堡壘,但這樣的防禦力量,還是能夠讓任何敢於進犯的軍隊付出沉痛的代價。
戰前參觀青島的提爾皮茨提督曾讚歎說“需要整整一個軍的兵力,才能攻下這些要塞”。
青島的德國海軍第3陸戰營有1300人,包括4個步兵連、1個騎兵連、1個工兵連、1個炮兵連和2個機槍連。在北京使館區和天津德租界,德國還駐有4個步兵連、1個騎兵連和2個炮兵分隊,這些部隊也在幾天前經津浦鐵路撤退至青島,德國在青島的防守兵力最後增至4000人、120挺機槍和90門炮。
邁耶…瓦爾代克為此誇耀說:“日軍若想攻下青島,需要付出4萬人之代價”。
而更為精確的計算,日軍必須要付出四到五倍於德軍防守人數的損失,才能攻克青島要塞。
也就是說,日本要付出兩萬人左右的死亡,才能啃下青島要塞,這還是起碼。
事實上,英國並不是真心要求日本立即參戰,甚至對日本參戰顧慮重重,因為“一般人擔心的是日本將乘機在亞洲大陸推行擴張政策”。
果然,英國8月9日收到日本備忘錄後,立即要求日本暫停軍事行動。日本對此置之不理反而要求英國允諾日本出兵。11日,英國只得同意日本參戰。日本即於8月15日致送德國最後通牒,宣稱已同英國商妥。其實,英國出於種種原因不便公開反對罷了。
英國之所以答應的這麼迅速,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