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第4/4 頁)
是畢竟一條鉅艦的惑也是無比巨大。
以前一直是直隸總督領北洋衙如今轉到了東三省總督頭上,載灃等人也是支援的,將來他們根本就不打算將東三省這個重要之地讓給漢臣,將北洋水師的衙建在葫蘆島,倒是無可厚非。
朝廷很快就透過了這項決議,現在就等德國人的回覆,錫良也將此事jiā給李安生全權處置,顯示了對他的無比信任。
朱爾典也從他的渠道得知了這項決議,大豆跟小麥的價格還是相當實惠的,德國人佔了些便宜。
但作為一個jīng明無比的人,他又何嘗不知道這是雙贏,對於中國來說同樣有好處。
首先省下了大筆的資金,畢竟清政fǔ現在囊中羞澀,其實是根本買不起戰艦的,用大豆與小麥來換戰艦,還能因為大筆糧食的集中出口,免去了穀賤傷農的危機,也有利於對大批糧商投機倒把的壓制。
更為關鍵的,三年付清這筆糧食,使得東三省可以合理安排農業生產,不影響大局。
他本來是想阻撓這筆jiā易的,但現在看來,確實無能為力了,雙方你情我願,根本就無法阻擋。
不過他忽然想到了大豆與小麥換軍艦這個作手法,似乎也能用在英國身上,英國同樣需求大豆與小麥。
其實德國小麥的需求量也在大幅上升,有著囤積小麥等糧食的跡象,只是因為國際糧價的上漲,而沒有太過明顯,不然的話,恐怕他們收購糧食的成本會上升,佔用寶貴的外匯。
而建造軍艦,只不過是耗費些鋼材、工業產能以及人工費用罷了。
讓朱爾典來作的話,東北還有餘力能夠擠出來,多訂造一艘主力艦也是可行的,比如將東三省的未來幾年的農業稅收都抵押出去,向東北的幾個糧食jiā易所籌集資金,只不過是糧食換糧食而已。
之前幾個糧食jiā易所以及黑龍江農業公司聯合起來的糧食聯盟將糧食貿易護的死死的,使得國際糧商只是分得了一小部分利益,這幾個大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