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4/4 頁)
的熱火朝天的時候,在陳的排斥下,清廷解除了吳祿貞的邊務督辦職務,任陳昭常為吉林巡撫兼邊務督辦,以傅良佐為幫辦。
但陳昭常和傅良佐不過是兩個“未能遠謀”的庸才,在對日jiāo涉中屢遭失敗,傅和日本人打jiāo道,辦理邊務,連他自己也感到“力怯”,因此在遭了半年“洋罪”之後,堅決辭職不幹了。
清廷不得不再次起用吳祿貞,先是許諾吳祿貞繼任幫辦,吳祿貞為了免遭陳昭常的進一步忌恨和排斥,請任督辦,專司奏事,不受吉林巡撫節制。
奕劻當時靈機一動,想到了李安生,便打算讓李安生來背這個黑鍋,至少許多權貴都認為這回要吃日本人的虧。
於是,1909年2月,吳祿貞由奉天再次回到延吉廳任邊務督辦,由陸軍協都統擢升陸軍協統,並加陸軍副都統銜,而李安生則臨時出任延吉邊務jiāo涉總辦,與吳祿貞一同清理間島問題。
3月下旬,李安生與吳祿貞先後趕到了延吉。
對於吳祿貞,李安生並不陌生,後世對他頗為推崇,只是無緣得見。
吳祿貞並不高大,但是卻英氣勃勃,是個能屈能伸有勇有謀的大將之才,後世評價他為中國本來能夠避免後世數十年luàn世的偉人,可惜被袁世凱給殺害。
李安生初次與他打jiāo道,見他談吐有致,行事做派頗有章法,的確非同凡響。
雙方見禮,也不吹捧,立即進入了角sè,談起了這次jiāo涉的細節,可見兩人都是一類人。
對於間島問題,吳祿貞是知道的比較清楚的,李安生打算全部jiāo給吳祿貞來辦,大膽放權,也不掣肘,只是在背後多加支援便是。
“當初朝廷為移民實邊,也不對外開放邊禁,同時也放寬對朝鮮方面邊禁。結果有大量朝鮮平民渡過圖們江來到這裡的荒地開拓,二十三年前朝鮮高宗詭稱:朝鮮人只是渡過了豆滿江(指今天的圖們江),而沒有越過中朝界河土mén江(指今天中國的海蘭江),所以請求不要‘刷還’當地墾民,這便是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