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1/4 頁)
卻也正是因為劉辯對這時的歷史所知不多,所以他才會對張遼寄予了厚望。
而現在的張遼,卻也並沒有讓劉辯失望不是?
“文若,朕此時心中有一想法,不知道你可否給朕解答一二。”收回目光。劉辯的嘴角微微上挑,隨即緩聲的向荀彧問道。
“陛下請講。”荀彧瀟灑一笑,含笑說道。
“恩……。”淡淡的點了點頭,劉辯卻也對荀彧那君子風範暗暗佩服不已。
“文若、公達,朕打算給張文遠下道密旨,令其領其本部兵馬進京,不知道你們意下如何?”
“陛下要讓張將軍領兵進京?這是不是太過莽撞了一些啊。”微蹙著雙眉,荀彧很是不解的向劉辯看去,在荀彧的心裡,雖然劉辯並不是那個事實謀劃與前的絕代梟雄,但卻也絕對不是如此輕易將底牌盡數顯露之人。
“文若你理解錯了。朕的意思是讓張文遠領兵進京,然後投身到董卓的旗下。畢竟朕只是在董卓旗下埋設下陳凌這一個暗棋,總是感覺有些不放心啊。”搖了搖頭,劉辯略帶嘆息著說道。
“是讓文遠將軍假意投身到董涼州旗下嘛?”
低聲的喃喃自語一聲,荀彧隨即含笑贊同道:“陛下此計甚妙,雖然陳校尉也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其人還是太過忠厚了一些,而且陳校尉在海內的名聲遠遠不及文遠將軍,更重要的是,陳校尉與文遠將軍之間的身份差異太大了。如果陛下只安排陳校尉去投身董卓的話,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陳校尉得不到董卓的重用,而我們卻也無法對董卓的行動了如指掌。而文遠將軍卻不同,文遠將軍先在冀州平叛黃巾之亂之時嶄露鋒芒,此時更是身領河內太守高位,坐下更有上萬敢死之士,如果文遠將軍能夠贏得董涼州的信任的話,那麼必然會對陛下以後的大計有著難以估量的好處的!”
“朕卻也是這麼想得。只是文遠畢竟曾經在太傅旗下任職多年,更是在冀州平叛黃巾之亂之時與太傅大人建立的深厚的友情。而如此輕易讓文遠投身到董卓的旗下的話,恐怕董卓會因為文遠昔日與太傅的一段交情而得不到董卓的信任的。這卻不能不讓朕頭疼啊。”緩緩的點了點頭,劉辯很是有些煩躁的說道。
聽聞到劉辯這一番言辭,荀彧很是贊同的點了點頭。經過這幾日與董卓的交鋒,荀彧也看出了董卓的額一些性情,其人生性殘暴嗜殺、更為重要的是董卓久經官場,早就已經養成了多疑的性格。
而張遼曾經跟隨盧植前往冀州平叛,也正因為這份功勞張遼才能夠在朝廷之中擔任重職,如果現在就這樣直接讓張遼投身到董卓旗下的話,張遼能不能得到董卓的信任還是另說,張遼與他旗下那上萬的敢死之士恐怕就要成為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陛下擔心的只是這件事情嗎?那麼此事卻也非常容易,微臣有一計策可以盡數消除董卓對文遠將軍的戒心。只不過卻要讓文遠將軍受點委屈了。”荀彧沉吟了片刻,面帶輕笑的說道。
“哈哈……,朕就知道文若肯定有辦法。只是到底是何種計策,居然會讓文遠受委屈呢。”欣喜的一拍手掌,劉辯很是有些疑惑的向荀彧問道。
“陛下,此事容易的很,只要陛下給文遠將軍修書一封,讓其在河內郡貪墨一些金銀,然後將這個訊息暗中透露給太傅大人,以太傅大人的性格,必然會在朝堂之上公開的為難與文遠將軍。如果在讓文遠將軍上書攻擊太傅大人幾句,那麼整個朝廷必然就將認識到太傅大人與文遠將軍決裂的事情。”荀彧瀟灑的一笑,隨即緩聲的說道。
“讓文遠貪墨軍款?”低聲的驚疑一聲,劉辯陷入了沉思之中。片刻之後才一字一句的緩聲說道:“朕卻並不在乎那些金銀之物,而且文遠跟隨朕多年,朕卻也並沒有對他有所封賞,那些金銀就當朕賞賜與他的卻也沒有什麼。只是平白無故的讓文遠承受上貪墨公款的壞名聲,朕卻是在有所不忍啊。”
頓了一頓,劉辯略帶一些僥倖的向荀彧問道:“文若,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嘛?雖然朕也知曉這是最快捷的方法,但如此一來朕卻對不起文遠啊。”
感受到劉辯話語之中對張遼那濃濃的關懷之情,荀彧與荀攸兩人對視一眼,隨即很是欣慰的輕笑了起來。
“陛下,這是最有效的方法,雖然如此一來會讓文遠將軍擔負上一些不好的名聲,但以後等的陛下大計成功之日,陛下在其他的方面補償文遠一些就是了。而且微臣也熟知文遠將軍的性情,文遠將軍其人謙遜公達。想來會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的。”苦澀的搖了搖頭,荀彧很是無奈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