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第3/4 頁)
揭。
久久無法敲開店門,百姓的情緒十分激動,有些遊俠無賴便藉機撞開一家糧店大門,進入店裡大肆搶劫,老百姓見有帶頭的,便一擁而上,哄搶糧食。
揚州郡守麥鐵杖是什麼人?他當即運用鐵血手段彈壓住了局勢,而揚州城中的百姓則千方百計地開始投機倒把,當然,也有些人想到或許周邊郡縣的糧食會便宜得多。
於是紛紛運用船隻往周邊郡縣進購糧鹽,這又使得周邊郡縣的物價跟著瘋漲了起來。
這段時間米價暴漲確實有特殊原因,去年十月開始到現在,梁郡、彭城郡、江都郡、餘杭郡、吳郡和丹陽郡附近,整整四個多月,滴雨未下;一個冬天片雪未下,大小河流都乾枯了,冬小麥沒有長出來,大面積枯死。。。。。。
更重要的,大約還是某些有心人的推波助瀾。
要不為什麼蘇遊的人元宵時剛離開揚州,揚州的糧價便漲了起來呢?
“他們是要把我趕離江南啊。”蘇遊聽說了事情的起源,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但現在顯然不是考慮這些深層原因的時候,而是,怎麼安撫眼前這些難民。
蘇遊想到這後,當即對王伯當道,“我要見山陽縣縣令。”
此時正好有守城計程車兵走到城頭上檢視城門外的動靜,於是王伯向城頭斷喝道,“上面的守兵聽著,當朝御史大夫兼東南經略使蘇遊在此,快叫縣令出來迎接!”
王伯當連喊兩邊,守城的衛士表示聽到了,隨後便走下了城頭。
王伯當喊完,這才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蘇遊,他剛才似乎有些狐假虎威了,更重要的是,他情急之下還叫出了蘇遊的名諱。
蘇遊自然不把這事放在心上,在他而言,取了名字不就是讓人叫的嗎?哪有什麼避諱一說?
被阻攔在城門口的人群看到了蘇遊和王伯當的氣勢後,再次慢慢靜了下來,他們如今顯然也意識到了蘇遊這條大腿的巨大,蘇遊隨便扯根腿毛下來他們也不愁吃穿啊。
片刻之後,一個五十多歲山羊鬍子的官吏就走向了城頭,並用他那老花眼四處尋找蘇遊。
呂笙實在有些看不下去了,當即高呼道,“蘇御史在此,還不快開城門?”
同一時間,王伯當一箭射向了城頭;自然,這是支鳴鏑,上面帶著蘇遊的印信。
老知縣看了箭上的印信後,當即相信了蘇遊的真實性,卻又一邊行禮一邊為難地向蘇遊說道,“原來真是上官到了,下官是山陽縣縣令薛茂,原本應該立時下令開門迎接上官的;可一旦開了城門,這些流民就。。。。。。。”
薛茂的話音未落,早已引起了一片譁然,畢竟城門口的流民不佔多數。
更多的人,還是早出晚歸的人,但他們現在想回家卻成了奢望。
蘇遊自然理解他的為難,畢竟這些難民太多了,他們進城之後最終會幹嘛?這誰也說不好。
問題是,山陽縣與即墨縣差不多大,可用的衙役連二十人都不到。
二十多人能對付這幾百上千人嗎?
蘇遊點了點頭,當即向城門口的人鞠了一躬,而後高聲道,“諸位,請聽本官一言如何?”
眾人再次安靜了下來,於是蘇遊又說道,“諸位先讓我進城如何?我保證一定給你們一個交代,你們只要給我一刻鐘就城。”
蘇遊的語氣很誠懇,自稱中用的也是“我”,這顯然很有誠意。
然後,薛茂便在城頭中看到城下的難民慢慢往外退了出去,而蘇遊再次向他們鞠躬為禮,隨即帶著四個護衛往城門走去。
315夜入揚州
蘇遊等人進城之後,身後的城門就再次關上了,而山陽縣的縣令薛茂已經誠惶誠恐地迎了上來,口中稱道,“山陽縣縣令薛茂拜見上官,下官迎接來遲。。。。。。”
“薛知縣無需多禮,城外的近千難民你打算如何安置?”蘇遊做了個虛扶的動作,待薛茂站起身後,便開門見山地問了起來。
“下官。。。。。。。下官以為這會不適宜讓他們入城。”薛茂本想說一切都聽蘇遊做主的,卻又害怕蘇遊罵他無能,只好戰戰兢兢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顯然對自己的想法不是那麼確定,所以邊開口邊偷偷觀察蘇遊的臉色。
蘇遊的臉色並沒什麼變化,但他早就想過要安置城外這些人了,這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對他們的承諾,更重要的是,蘇遊明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
如果這次難民時間處置不妥當的話,很可能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