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第1/4 頁)
楊廣之所以只說再下江都,而不是直接說遷都,實在是擔心引來眾人的反對。
即便這麼說,除了虞世基來護兒等少數人江東人的附和之外,關隴門閥還是選擇了沉默。
楊廣看著鴉雀無聲的大廳,直接點名蘇威道,“納言,你可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蘇威無奈之下,只得出班奏道,“陛下以前乘坐的龍舟,已在楊玄感之亂中被叛黨焚燬了,陛下欲要再下江南,首要解決的便是龍舟的問題。”
楊廣點了點頭,他第二次下江都所乘的龍舟是大業二年時所造,所以花費上比第一次下江都少了很多,這也是沒有多少人反對的原因,可現在。。。。。。
難道因為沒有龍舟就取消遷都?顯然不能夠!
楊廣正要開口說話時,治書侍御史任宗卻站了出來,奏道,“臣有本奏!”
任宗是五品官吏,之前就反對過楊廣的一些治國理念,所以楊廣對他十分不喜;如今見他站了出來,楊廣下意識地奏了奏眉頭,卻還是大度地一擺手,“講來!”
“臣以為,打造龍舟花費過巨,陛下請三思!再者說了,如今蘇孝慈剿賊於河北,李淵剿賊於河東,陳稜剿賊於江南,張須陀剿賊于山東,陰世師則在隴右。。。。。。如今已是天下大亂了,臣所以冒死請諫,陛下當坐鎮東都以拾人心!”任宗當即侃侃而談,朝中眾臣大多暗暗點頭稱善。
楊廣心下也有些鬆動,他自然也想過安全問題;可自己苦苦思索了幾個月才下定的決心,難道憑著一個區區五品官員的幾句書生之語就打退堂鼓嗎?
楊廣擺手讓任宗退了下去,陰沉著臉再次逡巡了眾人表現不一的臉。
宇文述如今是主管軍事的,他此時看到楊廣的目光向自己臉上掃來時,頓時感覺到任宗剛才所言是對自己工作的懷疑,當即信誓旦旦地說道,“任宗誇大其詞,事實上如今的盜賊已是十去七八,這天下哪有那麼亂?老臣提議,可以把打造龍舟提上日程。”
楊廣點了點頭,不是因為宇文述說起剿滅了十之七八亂賊的事,而是因為他的最後一句話。
蘇威看著宇文述如此明目張膽地指鹿為馬,當即憤憤而出,不陰不陽地說道,“當日盜賊只是佔據長白山,如今卻已盡在汜水了。”
蘇威所指,自然是瓦崗寨亂賊的迫近了,楊廣聽了,卻大不以為然。
同一時間,臨滄城蘇遊的客廳中,蘇遊宴請了李密王伯當以及彭聲張龍趙虎等十餘人,正在進行著新年的第一次聚餐。
待酒過三巡之後,蘇遊看著滿堂眾將,心中也極為開心,笑著說道,“如今南中的局勢已經基本穩定了下來,我剛聽說鎮西將軍已向西南方征服了驃國和戶盧沒;西爨的領地,已經大過南中了。。。。。。”
驃國和戶盧沒與他們西面的夫甘都盧以及撣國,共同組成了後世的緬甸;也就是說,爨國昭這小半年佔領的領地,已經超過了後世緬甸國土的一半。
“只要父親一聲令下,咱們沿江而下,用兩個月的時間佔領下游的墮落缽林、真臘和扶南,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蘇雲帆聽著蘇遊的憂慮,當即笑著應和道。
事實上,蘇雲帆和呂笙在前幾年間便已沿著瀾滄江進入過湄公河了,他們甚至在金三角地帶建立起了秘密的轉運站,至於畫有湄公河沿岸的地圖,更不是話下。
李密自從來到南中以後,以無上的求知慾學習了南中現有的知識,自然也見過蘇雲帆和呂笙等人繪製出來的地圖。
此時聽了蘇雲帆之言,李密當即附和著點了點頭,“只要等到夏季山洪暴發,咱們的戰船就能進入湄公河了,到時候只要咱們的火炮一響,這些小國便只有投降的份了。”
李密的說法,也是蘇遊一直制定的方案,他之所以這麼說,也是因為早前在《東都新聞》上看到過蘇遊與楊瑓一齊用軍事演習在涿郡震懾過外國使節的報道。
用大炮去征服處於青銅時代的寮國泰國和柬埔寨,顯然沒有很麼懸念;但在此之前,先要讓他們明白火炮的威力,這樣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蘇遊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當然不會為了節省幾百發炮彈而讓人上去拼命。
不過,東南亞的天氣,顯然不是蘇遊所喜歡的。
“哎,還有等到半年之後才能出發。。。。。。”蘇遊搖了搖頭,他此時的急切與楊廣下江都一樣,只是他們的聽眾顯然不一樣。
中原朝堂中的人聽說楊廣要下江南時,一個個恨不得拼死了阻止他,最後卻只能噤若寒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