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部分(第1/4 頁)
得知了援軍不日就要到來的訊息,守城計程車卒自然信心倍增,一直又堅守了二十餘日,始畢可汗才因接到義成公主皇城突厥王庭被人偷襲的訊息而撤軍。
王世充和雲定興就此打了個順風仗,名利雙收。
這次救駕中最為耀眼的卻是李世民李玄霸這對雙胞胎兄弟,他們雖然剛滿十六歲,但一文一武,兩人在雲定興軍中大出風頭。
楊廣甚至親自接見了李世民和李玄霸,並把兩人留在了自己身邊。
脫出了雁門城的樊籠,楊廣遂往東都而去。
同一時間,李子通在江南造反,試圖吞併險些被丹陽郡守房彥謙打殘的杜伏威所部,不成想杜伏威與輔公佑奮起反抗,擊潰李子通。
後來護兒之子來弘,乘勢追擊,大敗杜伏威,後者只得退回歷陽厲兵秣馬。
丹陽郡郡守房彥謙則對李子通窮追猛打,將其趕回海陵。
十月,有城父人朱粲起兵造反。。。。。。
楊廣回到東都之後,精神一度萎靡不振。他實在想不明白,自己登基以來可謂是兢兢業業,憑藉著父輩留下的基業開疆擴土,可謂是春風得意。
怎麼突然間風雲變幻,江山就亂成一鍋粥?
難道說,開疆擴土有錯嗎?難道說,宣揚國威有錯嗎?難道說,自己想要的萬國來朝也是錯的嗎?
楊廣越想越鬧心,越鬧心就越想不明白。楊廣是個聰明人,可聰明人最容易偏執。
楊廣胡思亂想之後,一時竟心灰意冷,再也無心朝政了。
可他無心朝政,朝政上卻有許多事等著他呢,比如說他當日在雁門城許下的承諾。
關於這個問題,納言蘇威首先搖了搖頭,“如果按照當時的許諾賜他們爵位,必定會影響到官場級別的整體,所以這事還是要多斟酌後再作決定。”
蘇威難得一次附和楊廣,卻是為了支援後者耍賴。
之前一直贊同蘇威的樊子蓋當即就火了,“如果這樣做,那豈不是失信於人,以後朝廷還要靠什麼服眾!”
楊廣的臉當即沉了下來,緩緩說道,“你是想拿朕的東西,收買人心嗎?”
樊子蓋當即噤若寒蟬,再不發一言。
楊廣雖不願兌現承諾,可事情總還得解決,權衡之下,只得來一招“打折還款”加以糊弄。——原來說沒有級別可直接授以六品的,只授了個九品,要不要?不要拉倒。
至於那些原來有級別的參戰將士,大概有一萬七千多人,但實際得到擢升的卻只有一千五百多人。
也就是說,級別遞增的人數還不到十分之一。
楊廣當時還有另一個承諾,每人獎賜布匹一百段,這個統統打成一張白條。
正九品的級別,相當於一個小縣的縣丞;而從九品下,則是小縣的縣尉;公正地說,參加過“雁門之圍”守城計程車兵能得這樣獎賞也算很不錯了。
問題是,楊廣有言在先,失信在後。
所以朝廷的詔令一下,頓時招來一片譁然。
432修養生息
相比於楊廣的各種悲劇,蘇遊的小日子就顯得滋潤多了。
四個多月前,蘇遊帶著自己的炮兵營和兩千降卒回到了臨滄城,來雁北第一時間便與東爨之主碧雲公主展開了密切的會晤。
碧雲公主與來雁北有許多相同之處,比如說她們都是文藝女且又都又舞蹈弄棒的本事,兩人都有了兩個孩子。。。。。。。
來雁北接待碧雲公主之時,蘇遊則完成了對新加入的兩萬餘新移民的安排。
到得九月中,臨滄城常駐人口便已達到了四萬人,這些人口顯然不可能早出晚歸臨滄城周邊種地為生,而是加入了蘇遊的各種流水線工廠。
至於新加入的居民所需要的食物,蘇遊則透過與碧雲公主以及爨國昭、還有瀾滄江上游的各個部族換取各種生活物資而獲得。
蘇遊在臨滄城建立的工廠,生產出來的小商品並非生活必需品,但擁有這些小商品之後,生活就能提高好幾個檔次;用這些商品去其他部族換取糧食,顯然是無往而不利的。
蘇游到來以前,南中交易市場中的通用貨幣是貝殼,更多的交易方式是以物易物;蘇遊建立起新的臨滄城之後,很想建立起一套三極貨幣系統來,悲劇的是,臨滄的礦產只有煤和鐵。
黃金作為硬通貨,蘇遊當然也偶爾能夠收到,並且數量不少。
至於銀和銅,蘇遊能夠接觸的就實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