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第3/4 頁)
如果薛舉見得唐軍兩翼兵多認為唐軍的重兵在兩翼,而採取中路突破之術在唐軍兩翼合攏之前戳穿中路的話,那就上了李世民的圈套。
誰知薛舉性格豪邁,對這些陰謀詭計並不精通,只知道硬衝硬打。
在薛舉的心目中,自己的騎兵是無堅不摧的,就算他明知李世民將精兵埋伏在中路,仍然會揮師猛攻中路的。
唐軍和秦軍的兵力都在十餘萬左右,唐軍步卒多一些,秦軍則是騎兵更多,從戰鬥力方面來看,雙方不相上下。
可戰鬥剛一開始,秦軍就一直壓著唐軍打。
李世民的安排巧妙安排,薛舉似乎也上了他的圈套。大戰一開始,秦軍猛將就宗羅睺就率領五千精騎棄兩翼不顧,而猛攻唐軍中路。
表面上,唐軍雖損失嚴重,卻還在李世民的忍受範圍內。
李世民透過消耗的那些雜兵,想要直觀地瞭解秦軍的實力;從而更好地調整戰術,在真正的大戰中避實就虛,堂而皇之地擊敗對方。
唐軍的中路軍領軍正是劉弘基和殷開山,他們所領的萬人隊無疑是唐軍的精銳。
李世民則率領三千玄甲精騎在後方壓陣,待秦軍的精騎在步兵方陣前碰過頭破血流後,李世民再從後殺出,一舉將其擊潰。
李世民的戰術很不錯,問題是劉弘基和殷開山統領的精銳步兵擋不住地方的騎兵衝擊,位於前線的步卒很快就在騎兵的衝擊中敗了下來。
秦將宗羅睺沖垮唐軍第一線後,薛仁杲馬上統率薛舉的三千親兵衝了過來;這三千親兵同樣是騎兵,戰鬥力和宗羅睺的五千騎兵相比一點也不差。
一萬騎兵的連番衝殺下,唐軍的中路徹底崩潰。
中軍的崩潰,意味著這場戰爭的失利,李世民為了把損失降到最小,並未將這三千玄甲精騎投入戰場,而是率領三千人且戰且退、向東而去。
慕容羅喉和李安遠為救李世民,先後戰死;劉弘基苦戰斷後,卻是落入薛舉的重圍之中,力盡被擒。劉文靜帶兵殺入,終於將李世民救了出去。
秦軍與唐軍在淺水原這一仗,以秦軍大勝而告終,這一戰也是唐軍自從起義來損失最為嚴重的一次。
李世民在亂軍之中惶惶四顧,幾乎想要自裁以謝天下,結果被眾將領勸阻;殷開山強撐病體出來,知道唐軍慘敗,差點暈了過去,不由老淚縱橫。
這一仗讓李世民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戰爭不是靠無敵的主帥來打的,至少他需要一支能夠執行自己完美戰術的大軍。
騎兵衝陣的威力給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定集關中之財力打造出一隻真正的玄甲精騎來,以血今日之恥。
李淵得知前線的訊息後,震怒非常,當下調李世民迴轉長安。
殷開山自悔沒有完成李淵所令,主動將責任攬在身上,把自己的瘧疾轉移到李世民的身上,說自己貪功指揮,釀此大錯。
李淵將殷開山重責,又將此戰總管全部罷免;劉文靜雖有救李世民之功,卻也被削職為民。
李世民愧疚之餘,只得抱病不出;李淵除了剛開始將他狠狠罵了一頓外,再也沒理他。
李世民這些天雖沒出府邸,但從房玄齡處也能得知薛舉大勝唐軍後關中震動、謠言四起。隨後李淵調長孫順德、唐儉等人出馬對抗薛舉。
唐軍利用薛舉疲憊之機,小勝了兩場,薛舉只得暫時按兵不動,兩軍遂又陷入僵持階段。
聽到這些訊息,李世民稍稍鬆了口氣,暗想道,“好在這些功勞都不是大哥所得的,要不然自己這輩子就再也沒法出頭了。”
正在胡思亂想間,李世民忽然看到長孫無忌欣喜著進了門,開門見山道,“世民,唐王讓你前往武德殿。”
514世民奮起
看著長孫無忌面有喜色,再想想最近這段時間的鬱悶,李世民站起身來,沒好氣地說道,“家父可算是想起我了,你又高興什麼呢?”
“玄霸得了一場大勝,北方的局勢差不多該能平定下來了。。。。。。”長孫無忌笑著說道。
“是嗎?”李世民點了點頭,也有些欣慰起來。
李世民和李玄霸是雙胞胎兄弟,他對玄霸和其他兄弟又是不同;他們兩兄弟從小就是極好的,直到玄霸跟著孫思邈去了終南山,直到玄霸再次回來,他們的關係並沒有絲毫改變。
玄霸獲勝的訊息,顯然與建成獲勝的訊息不一樣,至少李世民會為自己的雙胞胎弟弟高興。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也從小就好得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