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2/4 頁)
真是三生修來的福分,才能娶到你這樣一位德才兼備的賢內助!”
於是,當夜,徐皇后研墨,指導皇帝親筆給國師的奏章寫回信:
“聞卿在西馳騁,朕甚為掛念,屆時將出宮親迎愛卿。屆時宮中設下慶功宴,以犒三軍將士。”
御筆硃批,落下九龍璽章,皇帝還有些忐忑,仰頭看身邊站著的徐氏:“朕……當真必須親自出城迎接麼?”
“陛下,按照慣例,身戴功勳的三公歸朝,君主要以國禮相迎。屆時臣妾陪您一同前去。”
……
很快,皇帝的回信便瞞著雲晟送到了國師手中。國師接信後,立即著手裁軍事宜。
國師在漢中時,便已經裁撤一部分軍隊,漢中收編的軍隊留在當地駐守,安排好當地地官員各司其職,而後率領二十五萬朝廷精兵開回中原。故而事實上,並未如洛陽城中所瘋傳那般擁有四十萬大軍。
而到了弘農郡時,他又將軍隊裁撤至二十萬。
到達兩河時,裁撤至十五萬。
他在兩河接到了皇帝的回信,又將十萬軍隊駐紮在兩河,只領五萬精兵開往洛陽。
石錫和幾個校尉都沉不住氣了——連北軍主力都不帶?紛紛前來徵詢。
國師做出決定,軍隊在洛陽郊外一百二十里處駐紮,他要取五百將校入城!
石錫快瘋了:“大宗師,您不如讓咱們全部脫光了,直接進城去挨雲晟的宰得了!”
國師道:“你留下,管好這五萬兵,無論城中發生什麼,沒有本座命令,不得妄動。”
石錫更崩潰了:“那不成,大宗師,我要和你一起去。”
然而,誰也無法更改國師作出的決定,不但石錫未能被允許前去,就連顧柔,也不在隨同入城的這五百人之列。顧柔很是不捨,卻又深深明白國師的用意——一旦城中發生變化,國師便可以透過心聲,將軍令直接傳給她,再去讓石錫用兵。她只好選擇聽從他的安排。
在焦慮的等待中,三個晝夜輪轉而過,時間逼近。
進城的當日,皇帝起了個大早,不如說,他徹夜未能成眠。昨夜他歇在懿祥宮,今早,徐氏換了朝服,衣冠錦繡,頭戴鳳冠,來到他身邊,侍奉他梳洗:“皇上,該出宮了。”
皇帝沉重緩慢地點點頭,搭住了徐皇后伸來的手。
第174章 文|學3。2
185
……
當日; 洛陽城北面各門洞開,四下通亮; 城中守軍已接到命令,各路人馬鋪開數里之遙,旌旗遮天蔽日,嚴陣以待。
在一陣昂揚的軍樂鼓奏聲中; 凱旋迴朝的軍隊進入正門。
為首的高頭戰馬上,國師身穿朝服; 紫金斗篷下懸著一柄先帝御賜的蟠龍寶劍; 足蹬玄色緞靴;在他身左右兩側稍後之處,跟著的是北軍中尉石錫和徵西將軍鄺樂。
皇帝和皇后也早已換上吉服,一身御朝大典大典裝束,登臨洛陽城城頭。
站在城頭遠遠望去; 只見國師率領的五百騎士,一個個均戴著銀色兜鍪; 上插紅色羽毛,兜鍪的頓項將脖子護住,只露面目。隨著軍隊緩緩朝城內推進,逐漸能更加清晰地看清這些人身上穿著的銀白鐵甲; 連戰馬均戴面簾披鐵甲,馬頭插著紅色羽毛; 馬尾繫著寄生
整支隊伍整齊劃一,紀律嚴明,當鐵騎一動; 鐵甲和紅色羽毛齊齊擺動,宛如天降神兵。
就連城中的所有守軍和郎中騎的尉官見了,都不禁暗暗驚歎——好一支精銳之師!
軍隊穿過甕城,來到內城城下,國師勒馬。左側北軍中尉石錫立即揚起手,示意——停下!
整支部隊戛然而停,絲毫不亂,騎士和戰馬儼如一體,五百人儼如一人。
國師一聲令下:“卸甲!”
五百將校和軍士,應聲下馬。一時間聽見金石撞擊之聲,很快地,鐵甲、牛皮披帛、甲裙、弓箭袋、長|槍……種種兵器,齊齊落地。
五百個騎士只穿布制戎服,置盔卸甲地立在原地。
“罪臣慕容情,參見皇上!”國師朝著城頭的皇帝,頓首正拜。
五百將士隨之而拜:“吾皇長樂未央!”
皇帝終於長出一口氣,他快步奔下城,親自迎接上前,彎腰握住了國師的雙手,將他從地上攙扶起來:
“愛卿呀,朕對你,真是朝思暮想!”
“臣有罪!臣端察形勢,只因變化太快,未能及時請命,便擅自取了漢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