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2/4 頁)
皇帝嘆氣道:“可是蔡恆已經死了很多年了。當年朕為太子,不敢違背先皇心意,於是便沒有去獄中探望他,沒想到天人永隔,如今思及還常常哀惋嘆息。”
錢鵬月道:“蔡恆死了,可是他的夫人卻沒有死。陛下知曉他遺孀是何人嗎?”
“朕當真未曾聽聞。”
“蔡恆之妻邊氏,乃是關中名邊永貞之後,邊氏一族藏書萬卷,邊氏熟讀諸子百家,文章能為不輸男子,嫁與蔡恆之後,兩人一□□書著論,寫有《通古曲筆》、《嘉佑集》。”
“啊,《通古曲筆》竟是蔡恆夫婦共同撰寫?朕竟然不知。”
“邊氏甚通儒學,可謂一代名家。蔡恆死後,她繼承蔡恆衣缽著述,如今被關在廷尉詔獄。”
“啊!竟然有這等事。朕完全不知!”
錢鵬月雙手攏入袖中,白皙圓潤的面孔上泛著含蓄的微笑。
皇帝再一次明白了他的意思,喜上眉梢道:“朕知道了,朕這便親自去請這位蔡夫人!”說罷,又揶揄他道:“愛卿也快快回府吧,若是耽擱太久,害得愛卿遭受後宅拳腳,朕心過意不去!”
錢鵬月畏懼小妾的聲名早已在洛陽不是秘密,皇帝拿他後宅事開玩笑,言語間顯得極為親暱。錢鵬月笑道:“微臣慚愧,慚愧。這次出來,家人均以為臣私會了一位絕世美人。”
皇帝哈哈大笑:“朕不就是你的絕代佳人嗎?”如果錢鵬月是他打著燈籠都難找的絕代智將,那麼,他便不能相負,他要做一個萬世稱頌的有為之君!
……
牢獄中,顧柔殷殷地望著老嫗,還在等待她的回答。
老嫗皺了皺眉。
她覺得這個姑娘雖然做學問天資算不上聰穎,但是也稱得上好學,尤其是她對自己那恭敬的態度——昨夜自己不肯吃髒汙的牢飯,顧柔便將自己的飯食讓給了她。
老嫗想了想,終於答道:“老身姓邊,亡夫為關中蔡氏八世孫,你稱我為蔡夫人即可。”
作者有話要說: 等會還有一章出冷山~先去碼字了
PS:這裡面有一些典故化用,收割麥子的典故源於孔子的學生宓子。錢鵬月和邊氏對於儒道的觀點僅代表角色觀點,不代表作者觀點;其中一些思想總結,參考了錢穆先生的《道家政治思想》。
特此說明下
第184章 |文學3。4
195
蔡夫人邊氏很快被帶出了天牢; 顧柔沒了這位比鄰而居的同伴,在獄中顯得愈發孤獨了。唯有透過心聲傳遞; 偶爾同國師說說話;剩下的時辰,全部都依靠讀書打發。
顧柔並不曉得,那位邊氏出獄之後被接到了皇帝跟前,皇帝向邊氏表明求賢若渴之心; 並且答應為其亡夫平反,造一座大墓並請名家書寫碑文; 以紀念蔡恆對儒學做出的貢獻。
於是; 邊氏便向皇帝上交自己謄寫的丈夫生前的學說著述,並進言三策。
邊氏道:“如果陛下要除舊佈新改革,就應該摒棄過去陳規陋習,崇文尊儒; 廓清王道,廣納天下賢士。”皇帝連聲稱是; 並下旨封邊氏為博士,令其在國觀開講授課,傳播儒宗學問。
邊氏臨走時,忽然想起顧柔來; 對皇帝道:“皇上,那慕容情之妻顧氏; 夫主雖為道宗之首,然而卻能不隨波逐流盲從之,對儒學不抱成見; 甚為勤習。以臣觀之,她不像是奸惡之徒,慕容家之事轟動京師,皇上要謹慎明察啊。”
皇帝一怔,他未料想到邊氏會知道顧柔,更沒想到她會替顧柔說話。“朕會考慮的。”
……
太尉府。
雲晟拍案而起:“什麼,皇上要封新的五官郎?”
他身邊端碗服侍用膳的婢女從他態度中嗅出一絲髮作的預兆,嚇得屏聲凝氣,不敢多言。
心腹汪籌道:“也是剛剛打聽來的訊息。”
雲晟眼珠在眶中打過兩轉,深覺此事蹊蹺。皇帝連日罷朝,又不讓他插手顧柔案子,擺明要做甩手掌櫃,誰的邊都不站。在這個避嫌的當口,誰能夠得到他的信任,突然就上到了五官中郎將的位置。
五官中郎將這個位置,本侍衛之長,統領三署騎兵之一,掌宿衛殿門、出充車騎;戰時又能參與征戰;有大臣喪事,則奉命持節策贈印綬或東園秘器。不可不謂舉足輕重。
雲晟問:“打聽清楚沒有,誰將是新的五官中郎將。”
“已經著人去黃門問了,過午會有訊息,沒準兒一會兒聖旨就下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