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3/4 頁)
作姓氏。而她們這些羅始黨僰人要屯田入漢,改漢姓是必然的,只不過她們還輪不到朝廷賜名。
羅蠶娘再悶悶地道:“這姓名,是他取的……”
李銀月抓起她的手,笑道:“你問這香味是什麼,不是香囊,是香華,也是他作的。”
羅蠶娘眨著圓圓的大眼睛,楞了片刻,問道:“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我的月餅全是棗泥餡的(請假)
忙碌了小半月,中秋時準備安靜在家碼字,順帶整理一下思路,但思路一上來,就越想越亂,有些收不住韁繩了。
鼎宋這本書寫到現在,五十萬字了,回首一看,缺點很多。如很多朋友所說,臃腫,平淡,主線不明。原因也自省過了,就是眼大肚皮小,而且有些鑽了牛角尖。雖然想著要說故事,但是腦子裡始終是社會結構,歷史規律,必然性和偶然性,怎麼也跳不開這個圈。再加上匪頭有必須要在細節上補全邏輯的偏執毛病,書才一直這麼溫吞水。
想來想去,其實核心問題,還是對原本所設定的解決路線沒有信心而已,想到開書時還大言不慚地說過很多豪言壯語,匪頭就有些想鑽桌子。
書終究是寫給大家看的,不僅有自己的想法,也得讓大家看到想看的。有人說要看種田,有人說要看打仗,還有人說要收拾奸臣,匪頭腦子裡卻是“這些都不重要”,這當然要出問題。
今天想吃月餅,看著琳琅滿目的月餅,卻又沒了胃口,也不知道吃了啥,肚子又不舒服。身心兩重不舒服加在一起,這種狀態,實在不能勉強敷衍了,所以匪頭只好再次壞掉本來就沒多少的節操,請假,今明兩天請假。
放鬆一下,把思路整理好……
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政窺弊改青苗
李銀月和羅蠶娘在討論王衝是怎樣一個人,而隔壁範小石和宇文柏則在爭論常平倉和青苗法,尤其是青苗法的好壞。
宇文柏立場偏向舊黨,自然要抨擊青苗法。而要談青苗法,就得從常平倉說起。
常平倉是在春秋時越國就開始嘗試的制度,漢時創立,唐時普遍設立。到神宗朝前,都是以賑濟地方災患,平抑糧價為目的而設。糧賤時購糧入倉(糴),糧貴時賣糧出倉(糶)。除了平抑糧價外,常平倉還兼賑濟和借貸。
“王荊公立青苗法,藉口是革常平倉舊弊,實則專為斂財!”
宇文柏就說到熙豐變法,王安石立青苗法時,名義上的“初衷”。常平倉制度確實有很多弊病,其一是設於州縣城廓,“惠不過三十里地”,難及鄉村。其二是常平倉儲糧,保管麻煩很多,很容易滋生弊病,官吏也容易上下其手。其三是常平倉由地方自主管理,經營問題很多,糴糶非時。
宇文柏認為,比起目的在於平抑糧價和賑濟災患的常平倉制,青苗法就是純粹的弊法。
青苗法是在每年春秋糧熟前,由官府貸錢給民戶,取利兩分,由民戶自己買糧度過青黃不接之日。
此法看似善政,民間高利貸往往倍息以上,青苗法才兩分利。可民戶借高利貸若只為度日,完全可以借糧還糧。而借錢買糧,正是糧貴之時,田熟還錢又是糧賤時。這是隱性的又一道折變,實際算下來。民戶至少要承擔八分利。
此法名義為自願,其實是官府強制。朝廷以青苗利錢作為諸路提舉以及基層官員的政績考核目標。官員們自然會以權力強行攤派。而且青苗法又將富戶強行納入借貸範圍,規定要貧富結保才能借錢,富戶作為甲頭,必須承擔貸錢風險。
“此法實乃不稅而稅,乾脆叫青苗稅好了!古往今來,聚斂天下之策,勝過此法多矣,卻未聞有欺世盜名能如此法者!行此法後,常平倉舊制則廢。連廣惠倉也被併入,國家不復天下人之國家,而是商賈聚斂之物!王荊公所謂不加賦而天下足,種種皆此手段而已!荊公更為實倉本而改戶絕法,悖逆人倫,蘇老泉(蘇洵)所作《辨姦論》正合用於他!”
宇文柏義憤填膺,直接罵王安石為大奸。
就青苗法本身而論,王衝的觀感與宇文柏相近,這一法打著善政的幌子。行賦稅之實,後世房產稅等手段頗有取此法精髓之處。
青苗法的損害不止在害民,尤在其借貸本錢是取自常平倉,這就把常平倉的社會保障功用給抹消了。
宇文柏的抨擊很到點子。王安石當政時,認為常平倉有名無實,一方面推動常平倉全面轉向有息借貸。一方面則是將常平倉本挪作青苗錢本。
挪用常平倉本猶覺不足,還把專門用於救濟孤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