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1/4 頁)
李佑回家一路無話,到了巷口,卻見人頭攢動,擁擠不堪,將自家大門堵得水洩不通。
看見李佑,人群裡有人高呼,“推官老爺回來了!”
洪巡捕主動為前導,大聲呵斥著從人堆裡開出一條路。
李佑走近大門,卻見張掛著喜報,上書大字“飛報:貴府老爺李高升府推官命下!”
原來這才是報人來正式報信了,洪巡捕向李佑報喜純粹是私下裡通風報信拍馬屁來的。
又見李父指揮僕役抬著筐子,裡頭裝滿了不知道從哪換來的銅錢。等到放下筐子,僕役大把大把抓起銅錢向人堆裡撒去,引得眾人哄搶喜錢,一派熱鬧景象。
整一下午,李家人流不息,訪客絡繹不絕,把下人們累的叫苦連天。大堂擠得進不去,便在院中立著,院中滿了,又在大門扎堆。
縣有頭有臉的人物,只要是自認為夠資格的,都來到李宅拜訪道賀,連幾個致仕隱居在家的官場老前輩都過來向李推官致意。
李佑這裡,甚至比陳巡道那兒熱鬧多了。畢竟陳大人在虛江縣人眼中是外來戶,李佑才是自己人。
尋個空子李父對李佑嘆道:“如夢如幻,為父此生無憾矣!”
李佑被父親異常的口氣嚇了一大跳,急道:“為了兒子名聲,父親千萬不要也出家!”
在旁邊幫忙招待賓客的洪巡捕心裡疑惑,為何說“也”出家?
到了晚上,李佑沒在家睡。他上了夜航船,連夜趕往府城,趕緊接了敕命正式上任才是正經。
第一百三十九章 剛上任就開張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剛上任就開張了
一夜船上無話,第二日上午李佑進了府衙,先去拜見上官,其他書友正常看:。那王同知戲道:“老夫聽說李大人要過了元宵才到衙視事,可今日便來了。”
“聞有浩蕩天恩,下官敢不應召!豈能在家安穩於席,置皇封於不顧乎!”李佑答道。
王同知說:“老夫猜想李大人在家坐不住,今日必會趕到,一應事項都已備好。”
李佑先回了後衙住所,沐浴更衣。然後在同知廳內建案焚香,正式接了敕書,隨即換上了他夢寐以求的七品青色官袍。原來那九品嫩草綠色官袍實在太刺眼難看了,還是青色袍子典雅大方,是李佑的次愛。最愛當然和天下所有官員一樣,是赤衣朱袍,最好還能繡個蟒啊,鬥牛啊…
李佑把敕書看了又看,心裡的爽氣直從十萬八千個毛孔裡往外冒,渾身輕飄飄的。他想道,從雜職變成佐貳官,用上輩子的概念,算是成了人民公僕罷。也不對,在這時代直接稱為父母官才是政治正確的叫法,誰要敢說自己是人民的公僕,肯定要被彈劾一個有辱官箴。
想至此,李佑腦海裡情不自禁把敕書內容翻譯成上輩子在人事新聞中常見的八股體——
“李佑同志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愛崗敬業,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在工作中積極主動,勇挑重擔,出色的完成了各項任務。
李佑同志品行廉潔,誠懇勤勉,顧全大局,服從上級,樂於奉獻,在人民群眾中具有較高的威望。
李佑同志在任蘇州府經歷司知事期間,一身正氣,勇於與**分子作鬥爭。受到排擠打擊時仍然堅持真理,為將**分子繩之於法做出巨大貢獻,贏得人民群眾的普遍擁戴,用自身行為維護了聖皇和官府的形象。
李佑同志具有較為豐富的基層政法工作經驗,在景和六年考核中得到卓異的考語。朝廷認為,李佑同志擔任蘇州府推官是合適的,相信李佑同志能夠開拓創新,把蘇州府刑名工作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希望大家將思想統一到朝廷的決定上來,以高度的責任感支援李佑同志的工作,為建設和諧穩定的大明朝而奮鬥。”
八股公文雖然是八股公文,似乎很乏味的樣子,但懂行的自然能看出門道,不懂的就只能看個熱鬧。
例如年輕的李佑就正在美滋滋的看熱鬧,而王同知就看出了門道——這個任職敕書裡缺少兩條極為常見通用的模板式語句:作風正派和善於團結同事……
王同知心裡對此評論道:“朝廷裡也不乏明白人。”
其實這是因為陳大人給老師寫信推薦李佑時,覺得李佑生活作風實在不檢點,時常攪得滿城風雨,風流好色的名頭怎麼都蓋不住,還有那媚上傲下的嘴臉。所以陳大人提醒老師在任職公文上不要寫作風正派團結同事之類的評語,以免當了靶子免落人口實,被攻擊成昏庸盲聵。
自今日始,李佑的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