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1/4 頁)
“先說好的吧”我搖搖頭
“什麼好訊息,難道是史家兄弟的內亂已經分出了勝負,還是李元帥抓住契丹人的主力決戰了”岑參介面道。
龍武軍雖然離開了河北,但作為留在河北的後手,諸如嚴武的糧院軍,李萼率領的少年參軍團,兵曹所屬的敵刺團,功曹所屬傳驛團等等,他們都是非正式的編制,權算一種掩人耳目的手段,就算追究起來也有辯詞。
而象剃刀、鋸齒,斬首隊,這些特殊編制,也隨之秘密留在了河北,在二史兄弟,征戰中。渾水摸魚的刺將殺官、燒糧劫信。在史家兄弟的內亂中更進一步地火上加油。因此反而能比別人更快得到訊息,
而號稱河北最後一片完好之地地范陽郡,史家兄弟的內亂打成了一片焦土和廢墟。史朝義仗著兵多將廣已經逐漸佔據了上風,但是這種優勢是以犧牲地方為代價的,為了鼓勵部下拼命和獲取給養,縱容他們對范陽郡境內實行無差別地燒掠和搶劫……而史朝清一方,以歷年積存的財貨為代價,厚幣接納周邊的番胡。來抵抗養兄的進逼……兩邊都已經打得不死不休,無法罷手了……
“是,來自安東的訊息”
“什麼”我心中重重的一頓。
在海上消失許久地羅先和薛嵩,也終於有了訊息,這兩位因為海潮和風浪,而偏離了航線,並沒有在預想中的營口登陸,而是在靠近平壤的安東腹地擱淺上岸。因為經驗不足又不熟悉汛期,糧水幾盡,大半戰馬都水土不服病倒,還損失了幾艘船和上面的人。為了獲得補充,於是附近的新羅人就倒了大黴了。
雖然是兩隻久困於海上疲憊之師。但也不是那些新羅國孱弱的邊兵可以阻擋的,而邊郡的鎮守使,面對宗主上國地軍隊,也沒有多少頑抗的勇氣,只是綿軟無力的交涉幾句,就任由這群惡狼衝進境內,窮盡搜掠之下,也有幾萬石的稻米或牛羊之類,整整修養了三天才緩過勁來,又徵發了上萬民夫和車馬,才重新向安東都護地郡治遼西城。(即今遼寧北寧一帶)進發,沿途以朝廷的名義,收編了一些小股地高麗軍戶,稍稍恢復了些編制。
沒想到,在遼西城下卻撞了上一件大事件。
歷史上,平盧節度使王玄志故去,由於安東孤懸敵後,只能透過海路往來,因此肅宗派宦臣去安撫將士,並察看軍中將士想要立誰為節度使,以便授給旌節,加以任命以維持局面。結果高麗人裨將李懷玉,乘機殺了王玄志的兒子,推立侯希逸為平盧軍使。因為侯希逸的母親是李懷玉的姑母,所以李懷玉推立他為軍使。於是朝廷任命侯希逸為節度副使。唐朝的節度使由軍中將士自行廢立的先例,從此開始。
但由於侯希逸河北失蹤,高麗人裨將李懷玉直接殺了王玄志的兒子,脅迫諸將自立為留後,上請的詔書都已經在回來的路上,朝廷本擬追認,沒想到一個薛嵩橫空殺出,正逢城中大亂無暇顧外,直到兵臨城下才被發現,薛嵩和羅先計議之後,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以奇兵突入城內,滅了李懷玉而並其所部。
待到朝廷中使登船出發的時候,卻已經從登州的商人那裡得到訊息,龍武軍所屬的薛嵩和羅先,一內一外,正在招集薛楚玉時期的部曲,收編前大都護王玄志四散的舊部,試圖平定安東數十州的局勢。
由於首任都護薛仁貴在唐朝征討高句麗的戰爭中:軍。“身帥士。人與劉仁軌於平壤留守。||)護。移理新城。=)》士眾莫不欣然慕化。
薛氏一門在安東,依舊廣有影響,那些世襲羈州的太守,都督,幾乎都是薛仁貴時代任命的,因此薛氏的大旗一出,又有足夠的軍隊和名義為後盾,待到訊息從新送回來,薛嵩已經收編了安東都護府之下的安東守捉,靠近營州的懷遠軍也表示出了服從的姿態,而羅先率部挾大勢和詔書,正向態度尚且不明的保定軍進軍。
如果他們事成,將斷絕史軍的來自渤海、新羅等境外的大部分後援,並且可以在近期內對范陽的後方造成巨大的威脅,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發展,將改變一個歷史結果。
(歷史上,由於平盧節度使兼安東都護侯希逸與叛軍連年相攻。支撐。|+州之地|高句麗東部和南部舊土分別為東北部的渤海政權和朝鮮半島的新羅政權所佔領)。
就如那句諺語所說的,一切榮譽,都將屬於我和我的龍武軍。
“不算什麼好的訊息又如何”
“大人又可知,戰亂中失蹤的軍容觀察使之一,內丞寧知遠,已經回到了洛陽”
原來,這位寧公公以在叛軍之中以寧死不屈聞名,卻運氣極好沒被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