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1/4 頁)
部卻也不是鐵板一快”
“他背後的王門雖然有些麻煩,但也不是絕對的,最多是將來還都後,在朝堂上有些杯葛,但到那時,只怕許多事情已經不一樣了”
“有時候對付一個家族,與對付這個家族中的某個人是兩回事”
聽他這抽絲撥繭下來,我在心裡既嘆氣又是寬慰,顯然我在某些方面還是嫩了點,有時候豐富知識並不能代表經驗的作用,有些東西沒有親歷過,就無法把握其關鍵。
顯然薛景仙當初雖然只是個小縣令,但是陳倉縣屬扶風郡治,關隴道上的望要之地,距離京師也不算遠,常年要於過路的王公巨族發生一些交
,見得多了,也心中早有城府,倒是我,一涉及到身事情,就不免有些關心則亂了。
“再說,現在祁縣王門也是麻煩纏身,未必有暇外顧的”說到這裡,薛景仙胸有成竹,迥然注目起我來。
“主上忘了河北那樁公案了麼”
原來
自安祿起兵後,這些祖地河北的山東氏族首當其衝。當然這些好歹也是千年的大氏族,有自己的榮耀和堅持,雖然曾經不大看的起,缺少家系歷史又有胡人血統的李唐王室,但叫他們服從一個母突厥父慄末,從頭到腳都寫著我是胡人雜種的死肥豬的統治,更是一種災難。
特別這傢伙雖然在得勢前,表現相當可怕城府與心機,以及果決的魄力與手段,對這些氏族表現出相當的敬意,但是一旦大勢略定,就開始荒淫奢肆,根本沒有治理和延續國家的打算,縱兵為禍,肆虐地方,更接近一個純粹的掠奪和破壞者。
因此,除了少數不得志的投靠者外,大多數人所以多少都堅決的進行了對抗和鬥爭。特別是中都太原府,乃叛軍攻略的重點,兩次攻防易手,以王門子弟為首的太原世族豪門都自發武裝起來,明裡暗中的支援和參與,前赴後繼的抗爭就從來停止過。且不論動機或者立場,他們這種行為也是相當可歌可棄的。
只是一切努力都壞在某人的一念之差上。這個人就是前中都留守王承業,他成為中都留守並不是他如何會打戰或是政績顯著,只是他身為王門的核心成員,本代家主的手足近宗。
要說爭權奪利貪功委過這種事情,無論什麼時代都是不少見,他有地位有勢力,朝中還有同宗的援應,能夠遮掩過去就算了,但是發生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環境下,那就是找死。當然,這是我那位比較喜歡信奉陰謀論的內長史溫哲的結論。
但是,作為中唐安史之亂中,最著名影響最惡劣兩樁見死不救的公案之一,
王承業這一手借刀殺人,其實做的並不怎麼高明,搞的是司馬昭之心,是路人皆知,甚至連叛軍也未必會感謝他,要是放在平常光景,透過王氏這千年高門積累的能量和人脈,朝野上下活動,把事情淡化處理,大事化小,再推出個身份低一點的替罪羊,掩人口實也就算了。
可是被他陷於死地的顏氏一門偏偏也不是什麼好捏的軟柿子,祖上乃是顯聖公孔子的首徒顏回,僅次孔、孟之後的季聖,在清流學子中極受人尊仰的名門家世,所謂金堂玉馬,書牘門第。本代的顏氏兄弟不但是一代書法名家,也是洛學大宗,雖然不比出過兩個皇后九個國公的太原王宗,但也是門人子弟遍佈地方,在士林裡極有權望。
顏臬卿一門三十餘口戰至城陷被執,仍舊不屈以面唾安祿山而壯烈成仁,乃是朝廷忠孝禮統的一時表率,為之感動、同情、抱屈、喊冤者無數,更兼他的堂兄——河北採訪使顏真卿,同樣是手握重兵、朝廷柱石的重臣,河北中流四臣他佔一位,而另兩位節度使都是他手下提拔的舊屬,白白被人貪墨功勞還害死族人三十口多人,饒是他素稱寬厚長者,也未必咽的下這口氣。
王門再怎麼顯赫,但在這種人心洶洶的情況下,還沒勢大到可以無視民情輿論一手遮天的地步,我的讓人編撰流傳的《英烈傳》,只是促成他提前倒黴的一個誘因。
不過這種事因為影響太大,為警懾眾多作戰觀望見死不救的存在,促使軍民一心戳力報國赴難,也是不使功臣忠臣寒心,這殺雞警猴的懲罰,他是逃不了,連累他背後的太原王家也不好過。
因為,王承業雖然不才,但是他有一個優點,對內提拔起親族子弟不遺餘力,在家族中極有口碑,結果他一倒臺,那些族人也受了牽連。因為影響惡劣,加上冒領戰功情節,連帶前幾次太原戰役中王門受到的賞賜封贈,也全被凍結。
“此次王承義來蜀活動,未必沒有為族人謀脫干係的意思”薛景一口飲盡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