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部分(第3/4 頁)
“第一,參加過南方戰爭的亞美尼亞貴族及其親緣支系,都必須集體遷徙到大不里士以南居住。。”
“當然,允許你們帶上所有可以帶走的財產和牲畜、、”
“第二,與舊王馬克西米連有關的三代以內男子,必須前往東土朝見我們的皇帝,以獲得寬恕和諒解。。”
“你和你的兒子所代表的支系,可以作為特殊的例外。。對願意協助和服從大唐的人,我們從來不會吝嗇”
“第三,現有亞美尼亞地區必須提供至少三千人規模的,自備馬匹和武器的騎兵。。由我們安排駐守伊朗高原和呼羅珊地區。”
“重點城市的駐軍規模和各領地的貢賦徭役,可以比照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進行修訂。。”
“凡湖附近的領地,分成至少二十份以上。。其中十份由佔領軍分配,剩下的五份由表現配合,本地人接手,五份作為馬科米揚家族的供養份地,你和你的後代管理其收益和產出”
“按照人口比例,每座城市只允許存的城市治安維持力量。。最多不得超過五百人”
“。。。。。。。。。”
每聽一條,大主教心中的悲哀和苦澀,就濃重一份,當他們將這些條款聽的差不多的時候,心中反而已經被麻木的有些無所謂了。
瓜分王室和舊貴族的領地。可以說是對戰敗者的懲罰,重點駐軍和貢賦徭役,當年在阿拉比亞人的手下,也不是沒有遭遇過;
遷移馬克米亞家族,可以說是將統治上層壺底抽薪。用兵役將亞美尼亞地區最後一點抵抗力量和可以武裝的青壯。都抽乾掉,一環扣一環的步步緊逼,最後除了亞美尼亞這個國家的名以外,就只剩下個任人擺佈的空架子。
離開自己熟悉鄉土和根據地的亞美尼亞人。幾代之後還會是原來那些彪悍而無畏的亞美尼亞人麼,
看似優待和寬大,格外保留他和他兒子部分權利的代價,是來自亞美尼亞同胞的猜疑和裂痕。從某種程度上說,他的確是出賣了剩餘的亞美尼亞人的利益和將來。
但是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很可能是更加痛苦和絕望的未來和前景,這是他不得不強迫自己吞下的苦果和惡名。
“記住,這是通牒而不是交涉,你只有選擇是還不是的權利。。”
“請不要質疑我的執行能力,”
我風輕雲淡的彈了彈手指上一枚雕琢成甲蟲的古代印章,就像是趕走一隻惱人的蒼蠅一樣。
“也不要和我說什麼亞美尼亞人的抗爭jīng神和代價。。”
“緊靠武力想要獲得一個徹底順服的亞美尼亞,或許沒有那麼容易,但是製造一個充滿殘敗和廢墟的亞美尼亞。卻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也請不要做出任何拖延時間或是其他浪費時間的無益之舉,不然也許我們下一次就是在高加索山外,和可薩人討論亞美尼亞的地位問題了”
我補上最後一擊,然後揮手示意可以帶他出去了。
但是對方似乎還想做出最後一次努力,站在原地扭頭又對馬克己急促說了幾句話。一直面無表情的馬克己也有些動容起來。
“他可以接受這些條件,但是希望尊上能施捨給他們,一個微薄的恩典。。”
馬克己有些難以啟齒的小心道。
半個月之後,
倖存下來而群龍無首的亞美尼亞人。重新選出了他們的代表,和少量殘存的首領一起。在大主教的領導下,集體覲見了賽里斯人征服者的統帥,請求為他們任命一個新統制者。
於是他們得到一個名為李思雅的女王,雖然她還年幼的很,遠在東土正是牙牙學語的年齡,卻擁有來自前代賽里斯皇帝的崇高父系,以及來自波斯薩珊七大貴族分支之一——亞美尼亞王系後裔的母系,融合而成的尊貴血脈。
大主教之子出人亞美尼亞地區攝政,而作為最熟悉這些地方的馬克己,則成為這個新生地方政權的第一任監察(亞美尼亞都督府長史)
。。。。。。。。。
唐人對被征服土地上的當權者及親族,或是被鎮壓的反抗者及其眷屬,並不是一味的處決或是殺戮了事,往往會採取一種看似寬仁卻是週期漫長的慢xìng煎熬式的懲罰,讓他們去朝見大唐天子,以獲得寬恕和收留。
這段朝拜之路,往往以上萬裡的距離為計算單位,因此很多人被能到達目的地,就先抵達了自己生命的終點,因為年老或是體弱,體力和jīng神不支,或是突然急症染上時疫,客死異鄉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