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也是跑不了的。”
“想什麼呢?”宋耀如笑著拍了拍女兒的腦袋,說道:“革命尚未成功,就想著論功行賞,這與封建時代農民造反有何不同?聽從組織安排,這是復興會會員必須要遵守的紀律。”
哦,宋藹齡立刻老實了,可眼睛轉來轉去,心思還沒消停。
呵呵,宋耀如很愜意地仰靠在座椅上,帶著滿足的笑容慢慢說道:“海南島要建省了,爸爸要回去建設家鄉。想起來真好啊,家鄉的水,真甜;家鄉的米,真香;家鄉的景色,真美呀!”
“當省長?”宋藹齡似乎有些不太滿意,但看到宋耀如正沉浸在美好的憧憬當中,也不好說些什麼,打消父親的興致,便笑著說道:“海南島真的不錯,威查叔叔和雅琪阿姨跑去就不回來了,真是樂不思蜀。”
“是啊,灼熱的陽光,腥鹹的海風,甜糯的粥米,獨特的海味,清香的椰汁……”宋耀如輕輕閉上了眼睛,似乎已經回到了家鄉那美麗的土地,喃喃地說道:“我要把那裡建設得更美,讓人們生活得富足安康……”
………………………
當天中午,孫中山在寶昌路四百零八號對媒體公開發表了政見,大意是“……歸國後,擔任何種職位對我都無關緊要。我已做成了我的工作,啟蒙和進步的浪潮業已成為不可阻擋的。中國,由於它的人民性格勤勞和馴良,是全世界最適宜建立共和政體的國家。在短期間內,它將臍身於世界上文明和愛好自由國家的行列……”
隨後,孫中山主持召開了同盟會在滬領導人的會議,形成了一個重要檔案《同盟會本部宣言書》,主張以革命武裝力統中國,徹底掃除北方的專制餘孽,以慰國民之熱望。
在會上,孫中山慷慨陳詞,堅持要迅速光復南京。他說:“現在的大患即在無政府,如果能夠建立政府,則清朝政府必然傾覆;南京還在清軍之手,我如不首當其衝,實在是避難就易。全國的同志正在引頸屬望,難道是希望我退避上海?敵恃兵力,我恃人心。我們為什麼不善用所長,而用所短?革命軍起,有不可抗拒之勢,列強沒有更好辦法,只得宣告中立,不事幹涉。但如果我方形勢屢受挫折,則事情發展還是未可預料;戈登、白齊文之流對待太平天國的手段,也可能用來對付我們,我們怎可不作考慮?”
…………………
第二卷 大潮 第五十二章 拜會
更新時間:2010…9…5 21:37:02 本章字數:2189
第二天上午,宋耀如帶著女兒去拜會孫中山。是的,是正式的拜會,而不是老朋友之間的歡聚,因為他是負有使命的。
孫中山非常熱情,和有些拘謹的宋耀如擁抱後,將他介紹給身邊的同志,其中有廖仲愷、張靜江,宮崎滔天和滬督陳其美卻是認識的,宋耀如也將宋藹齡介紹了一下。
孫中山深懷感觸:“時光如流……孩子們這麼快就長大了,我都不認識了。”
宋藹齡有些羞澀地望著孫中山,突然用一種清朗悅耳的聲音說:“先生,可是
我認識您。”
孫中山有些迷惑,說道:“哦?……”
宋藹齡解釋道:“爸爸曾給我們看過您的照片,他當時說,中國是睡著的,這個人卻是醒著的……”
“當時啊,那麼現在呢?”陳其美突然不陰不陽地說道。
“現在革命大潮已經喚醒了千千萬萬的人,孫先生的宣傳鼓動自然也是功不可沒。”宋耀如不悅地反駁道。
“是啊,革命已經深入人心,查理兄說得很對。”孫中山拉著宋耀如坐下,笑道:“不要先生先生地叫,還是按以前的稱呼叫我逸仙弟好了。”
宋耀如沉默了,因為陳其美的在場,使他感到很不舒服。他無聲地嘆了口氣,從兜裡掏出一封信遞給孫中山,說道:“我代表復興會來送邀請函,請孫先生能南下廣州,參加臨時政府籌備會。”
屋子裡的氣氛凝滯了一下,孫中山面容一頓,但還是笑著點頭,接過了邀請函,說道:“臨時政府成立,早鞏國基,確實是當務之急。然以我之見,臨時政府所在似應選南都為宜。”
“廣州為革命首義之地,成立臨時政府也無可厚非。”宋耀如堅持道:“至於南京,待到鄂省戰事稍停,革命軍海陸齊發,一鼓可下。”
“聽說鄂省戰事陷入膠著,北洋軍戰力很強?”陳其美說話的語氣怎麼聽都有些幸災樂禍的味道,“幸虧有上海製造局的武器資金支援,如果還是不支,我滬軍也可前去增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