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多次進入吳淞口,但都是秘密的,都必須喬裝打扮。今天,終於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主人回來了。
從紐約到倫敦,又從倫敦到巴黎。他周旋於列強之間,與四國銀行團會晤,又同英國外交大臣葛雷交涉,以斷清廷的外援,爭取外交上的同情和支援,謀得財政貸款。但他的希望卻一一落空了,而國內陳其美等人不斷拍發的電報,顯示出現在的情況很嚴峻。清軍尚控制中國北部,其軍事實力顯然非革命軍所能抵擋,且革命軍中各黨派之間又起紛爭,而艱難的革命事業才剛剛開始啊!
想到這裡,孫中山更急了,他多麼想趕快踏進國門,去澄清那紛亂的天宇,去掃平胡瞄盤踞的北國,統一我大好河山啊!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永遠存在著差距,美好的理想往往因為判斷和認知的錯誤而變得遙遠,甚至是走入歧途。
第二卷 大潮 第五十一章 同盟會宣言
更新時間:2010…9…5 21:37:01 本章字數:2220
早在昨天,上海民立報便以“歡迎!歡迎!”為題,發表專欄說:“先生歸來,國基可定,新上海光復近一月,當以此日為最榮。”
今天一大早,上海十六鋪金利原始碼頭上,便佈滿了滬軍都督府的衛隊和軍警。隨後人越來越多,前面擠滿了中外記者和各機關團體的代表。馬路邊,店鋪門口,碼頭上到處飄揚著青天白日旗。
一艘海輪從江面出現了,慢慢駛向碼頭。頓時,汽笛齊鳴,鑼鼓喧天,歡呼聲和隆隆的禮炮聲混成了一片。
孫中山站在海輪船舷旁邊,激動地揮著右手向歡迎的人群致意。
他穿著一套黑色的西服。廣東人特有的黝黑膚色的臉膛上,天庭方闊,葉眉濃黑,襯著一雙炯炯照人的大眼睛,挺直適中的鼻樑下,兩撇八字短鬍鬚在嘴唇上微微翹起。
這位遠離祖國近二十年的遊子,面對著這宏大的歡迎人群,深深地被感動了。
汪精衛、黃宗仰和滬軍都督陳其美簇擁著孫中山,在歡呼聲中登上碼頭。孫中山在碼頭一露面,立刻就被中外記者團團圍住,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來。
“孫逸仙先生與日本政府有關係嗎?”記者見孫中山的隨行人員中,有好幾位日本人,就問道。
“我們將與各國政府都有關係。我們將建設新政府,豈有不願意與各國政府友好的道理?”孫中山站在汽車旁,微笑地回答著。
“先生此次回國,是不是要當中華共和國大總統的候選人?您對廣東即將成立的臨時政府持何種態度?”這是人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這個我還不清楚。至於臨時政府一事,因廣州是革命首義之地,我對此是很敬佩的。但求早鞏國基,滿清時代權勢利祿之爭,吾人必久厭薄。此後社會當以工商實業為競點,為新中國開一新局面。至於政權,皆以服務機制為要領。”
“先生帶有鉅款來滬供革命軍使用嗎?”一個戴眼鏡的記者大聲問道,外間傳說孫中山這次帶著幾百萬美元回國。
孫中山笑著問道:“為什麼問這個呢?”
“人們都說,革命軍的成敗,就是要看軍餉充足與否。”
孫中山嚴肅地答道:“革命不在金錢,而全在熱心。我這次歸國,未帶回一個銅板;所帶者,革命精神而已。”
記者提的問題不可能全部回答。汪精衛、陳其美護衛著孫中山,坐進黑色的小汽車,沿著歡迎的人群,緩緩向法租界駛去。
不管歡迎場面是不是陳其美事先佈置,有多少水分,但確實很隆重。而且平心而論,因為復興會幾位首腦很少公開活動,在名聲上,確實比不上孫中山。
宋藹齡輕輕關上馬車的窗戶,轉頭對宋耀如說道:“孫先生的名聲確實很大,也只有喬森叔叔可以匹敵。”
“政治不是靠名聲來解決的。”宋耀如神情很複雜地說道:“喬森常把傑克·倫敦所說‘進行現代革命是需要錢的’這句話掛在嘴邊,如今看來,倒是真理。而且政客是很現實的,他們懂得如何取捨,來取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說,大總統並一定是名聲最大的,而要看誰是最有實力的。”宋藹齡會意地點了點頭。
宋耀如輕輕點了點頭,說道:“走吧,逸仙博士今天太忙,我們明天再去拜望。盡到朋友之誼,就可以安心南下了。況且,這也是總部的意思。”
“南下好,上海實在沒什麼意思了。”宋藹齡高興地直拍巴掌,說道:“憑爸爸你的資歷,就算不是財政部長,中國銀行行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