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4/4 頁)
立,百業待興,敬茗的身份和以前已經不一樣了,正好可以大展宏圖。”
“父親大人如果對國事有什麼見解,不妨說來聽聽?”孫綱感覺自己的這位“岳父”好象有什麼話要對自己說,不由得追問道,
“倒沒有什麼見解,只是有些事情,想說給你聽聽,讓你注意一下。”馬文龍說道,“雖然聽起來不算是大事,可也不能小視。”
“父親大人請講。”孫綱說道,
“這一說起來,可就有些遠了。”馬文龍嘆息了一聲,眼睛不由得溼潤起來,有些哽咽地說道,“十年寒窗,不如孔方啊。”
馬文龍的這句話讓孫綱不由得一愣,他和馬對望了一眼,馬眨了眨眼睛,那意思是說,她這個“女兒”也不清楚“父親”當年的“光輝歷史”。
馬文龍和孫綱夫妻講起來了他年輕時候的事,孫綱才明白了“岳父大人”到底想和他說什麼。
原來,自己的“岳父大人”居然有一段無比悽美的愛情故事。
馬文龍家祖上也是“書香門第”,家道小康,他自幼在家庭的薰陶下飽讀詩書,很早就有了秀才的功名,但後來卻“屢試不第”,後來父母相繼辭世,家道中落,不得已應朋友之薦,去了縣衙當了胥吏。
而在清代的中國,胥吏雖然也叫“吏”,但他們和正式的“官”不同,社會地位很低,而且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用後世的話說,是“不在編”的,得不到固定的薪餉和報酬,即使有一定的報酬也無法養家餬口,只能自己另想辦法。
對這種情況,從後世穿越來的孫綱倒也是深有體會的。
孫綱在後世的銀行上班時,就是被銀行以“臨時工”的名義招進去的,那時“臨時工”和銀行裡原先的“正式工”雖然乾的活兒都一樣,但無論從工資、待遇、獎金、福利等哪一方面,和“正式工”都根本沒法相比,而且永遠也不會有升職的機會。
(三百九十四)“行政系統”的問題
一旦有個風吹草動,最先被“減掉”的人一定是孫綱他們這些“臨時工”。
當時關於他們這些“臨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