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1/4 頁)
這些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海外精英的民族意識,要比中國本土居民強烈得多!
眾所周知,任何強國要想以武力征服一個生命力旺盛,民族意識強烈。富於反抗精神的民族。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而中國本土居民在這方面,不但不如阿富汗。同日本相比之下,也是差得很遠。
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是一個“民族…………國家…………國民”三位一體的綜合。/*三者構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強化地關係,現代民族國家地“國民”除了應具備健康的體魄外。還應該具備健全地精神。
而現在的中國,這兩方面恰恰是一個“軟肋”。
梁啟超梁大才子就曾經撰寫了大量文章來探討中國地國民性情問題。而且他還和孫綱等人當面討論過,他批評中國人缺乏民族主義精神、獨立自由意志和公共精神,認為這些缺點是中國向現代民族國家過渡的障礙。孫文、黃興以及譚延愷等人也都發表過類似地見解。他們和一些精英人士都認為,國民素質關係到國家民族的強盛,而現代國民地塑造由兩個部分構成,一個是國民身體之塑造、一個是國民精神之塑造。
梁啟超和孫綱在閒談時,就曾經不止一次的向孫綱提出來過,孫綱現在僅僅出於加強武備維護國家安全的目的,過多的注意於實業方面,而忽略了中國國民自身內在的問題,這其實是十分危險的。
梁啟超認為,“我民之性情習慣,尚文好利,乏道義公德,上下交欺,除一己之私不知有他”,對他們大多數人來說,“愛國”是一件和他們無關痛癢的事,象甲午戰爭期間中國出現大量為日本人服務的“漢奸”,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和這個中國人特有的“國民性情”有關。*
梁啟超曾經批評孫綱說:“這強國不是你敬茗一個人的事,也不是我梁啟超一個人的事,而是這全中國千千萬萬的同胞共同的事,而現在的情況是,只有你自己和我們這些同志,加上李執政張香帥他們和一干有識之士在努力,如果咱們這些人哪一天都不在了的話,這個國家還是會退到原來的老路上去,現在縱能興盛一時,將來仍然不免於敗亡。”
梁啟超的話當時可以說給了孫綱相當大的震動。
梁啟超和孫文都認為,因為中國處於封建社會太久了的關係,中國民眾現在還沒有從“臣民”意識當中掙脫出來,轉變成近代國家的人民所必須有的“國民”意識,因而國家民族意識遠不如海外華人強烈,現在中國只是在依靠少數精英的力量推動前進,而一旦當這些精英們都不在了的時候,對中國來說,只能意味著下一次的沉淪!
梁啟超還指出,由於中國自宋以來“崇文抑武,提倡理學,直至今日,以致民益文弱。*夫我民自孩提以至成*人之間,此中十年之頃,為體魄與腦筋發達之時代。俗師腐儒,乃授以仁義禮智、三綱五常之高義,強以龜行黿步之禮節,或讀以靡靡無謂之辭章,不數年,遂使英穎之青年,化為八十老翁,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其受病最深者,愈為世所推崇。且復將其遺毒來者,代代相承,無有已時。民益弱而國愈衰,至泰西諸國雄起,而中國不能當,實崇文抑武之害也”。
梁啟超曾經專門撰文倡導中國的“尚武精神”,在梁啟超看來,日本這一次能夠戰勝俄國收回了九州島全地,即是因為日本國民“尚武”精神(“武士道”精神?)的緣故。
梁啟超說,提倡“尚武”精神的最終目的其實是要達到“全民皆兵”的狀態,他希望透過國民身體、精神與生活方式“軍事化”的形式,能夠重振中國的競爭能力,使中國擺脫亡國的現實危險。
孫文也說,在當今“戰爭最劇之世界”,唯有“尚武”精神才能使中國於列強環伺之時真正強大起來。提倡“尚武”精神不但可以抵禦外辱,而且也是建立現代國家的必備條件之
現在的中國,好不容易有了喘息之機,培養中國人民的國民意識和尚武精神,其重要性並不亞於加強海陸軍。
這兩者,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
孫綱為了不讓海陸軍後繼乏人,在華夏共和國成立之後,特別注意加強了為海陸軍培養和儲備人才的各類專業軍事學校的建立,並在北京大學等重要學府提倡軍事化教育,在短時間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現在看來,這些還是很不夠的。
必須想辦法,讓國民意識從上到下儘快的形成!
現在國家剛剛贏來了難得的短暫和平,而守舊思想就已經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了,象前些日子那幫向李鴻章“乞賜舉人”的老頭,就很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