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3/4 頁)
“鍾將軍,末將手下軍士已然待命……”
“鍾指揮……”
還有幾個擠不進去的,將求助的目光望向鍾韶身後的韓延徽,韓延徽哼了一聲,搖頭他顧,心中那份身為大唐軍將的驕傲越發高漲了一些。
左右都是炮灰,哪個先上都無所謂,鍾韶三言兩語便佈置完畢,按照李誠中事前“逐一觀察戰力”的指示,分出左、中、右等各部,然後下令各部大軍齊出便算了事。
一旁的安端全、乞活買和蒲敵臣等契丹虞候都面面相覷,不明白這些以往畏戰不前、藏頭縮尾的渤海軍將怎麼忽然變得那麼求戰心切了?
安端全問:“這……這還是渤海軍將麼?似乎以前不是這樣子的。”
乞活買忍不住撓了撓頭,道:“別問我,老子以前一出兵,這幫孫子就往後跑,要麼就是藏到城牆後面躲著,說死都不敢出來應戰。喏,那個叫高明燻的,老子以前找他比打他要難得多,怎麼這孫子忽然喜歡打仗了?”
蒲敵臣也是迭剌部領過兵的長老,他捏著腮下的三根鬚子,搖頭道:“那個烏滎力和咱們迭剌部交過手,敗了一次後就不敢跟咱們打了,在草原上躲來躲去的,滑不留手。”
安端全無語,最後嘆了一口氣:“世道變了……”
是役,勤王軍以楊玄恩五千千牛衛為左軍、李元廣五千金吾衛為右軍、烏滎力一萬監門衛為中軍,三軍盡出,猛攻敵軍大陣。在高明燻的極力求戰之下,鍾韶不得已,給他安排了個“戰場遊弋”的活計,沒想到這廝還真是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當兩軍糾纏混戰於當面之時,高明燻遊弋在戰場一側,敏銳的發現了敵軍側翼不穩的情況,當即率三千領軍衛插了進去,一番拼殺之後,敵陣迅速崩潰。
敵軍殘部敗入上京城中,還有半數沒來得及逃回去,上京城門就緊急關閉了,於是數萬敗軍跪在城下投降,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全是人頭。李誠中看得一陣眼饞——這地方,人可真多啊!
別說李誠中眼饞,鍾韶以下,王義簿、焦成橋、孟徐興、韓延徽、章順乾、趙讓、崔和等人無不眼中冒著金星、嘴裡嚥著口水。其中尤以崔和為甚,他在營州軍中擔任的就是後勤職務,成天裡為人丁、民夫等諸事犯愁,此刻見數萬青壯聚集到一起,早就有了衝過去狠狠咬上一口的想法。
崔和忍不住攛掇韓延徽:“韓虞候,這次降俘可真多啊…。。”
韓延徽兀自望著滿地的渤海降俘沒有回過神來:“嗯,啊,嗯,多,是啊…。。”
崔和提醒道:“這可都是青壯啊。”
韓延徽愣道:“啊,對,青壯啊,嘖嘖……渤海人丁可真多……”
崔和乾脆挑明道:“韓虞候,如果咱們將這些戰俘搶回去……”
韓延徽恍然,隨即斥道:“咱們是大唐上邦,什麼搶不搶的?咱們能做那種事麼?咱們是王師,嗯?對吧?都督奉天子之詔,節制關外諸軍事,對吧?如今王師東定藩國內亂,自然要報闕長安宮門,向天子獻俘的……”說著,他上前一步,向鍾韶道:“鍾都虞,上京大捷,依禮當獻俘,某意趕時不如湊巧,乾脆就在城下舉辦獻俘之儀罷,也好震懾城內敵軍。”
鍾韶立時點頭,道:“傳諸將前來議事!嗯,某先去稟報都督。”
李誠中聽了鍾韶的建議,心中雖然千百個情願,萬般的首肯,卻還是沉吟著矯情了一句:“這麼著急?會不會吃相太難看了?”
……
上京城下的獻俘儀式足足耗費一個多時辰,營州軍才將兩萬七千餘降俘盡數接受,然後李誠中一聲令下,勤王軍將上京團團圍住。
正要下令攻打,城門卻再次開啟,原來是渤海國太常卿崔人秀求見李誠中,商議投降諸事。
大相朱承明的投降條件比照高氏,他自知不可能免死,所以要求李誠中答應,只誅自己等“首惡”,免除朱氏、金氏及崔氏等罪囚之家族性命。為此,朱承明保證渤海郡王大瑋瑎、王弟大封裔及高氏、李氏、烏氏、楊氏等族在上京為官的族人安全,並保證上京城完好無缺的交到唐軍和勤王軍手中。
李誠中思考了片刻,便答允了朱承明的條件,但提出要將三氏財貨抄沒,族人及家僕以“罪民”之身全體遷往營州。崔人秀大喜,他也擔心自己等人身死之後,族人會加倍受到欺凌,若是去了營州,不管是否受苦,至少性命能夠保全。當下,崔人秀向李誠中跪伏,拜行春秋大禮,感謝李誠中的“寬仁厚德”。
至下午申時,上京城門終於向李誠中緩緩開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