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2/4 頁)
蹄聲大震,一彪百名騎軍從黑暗中閃了出來。為首騎將舉著一柄碩大的鐵刀,直撲李虔裕,口中高呼:“王茂章何在?某乃洛陽王晏球,王茂章小兒快快上前受縛!”
張歸厚在軍前高喊道:“瑩之將軍,別傷了王茂章的性命,王爺要活的!”
李虔裕大笑道:“鼠輩雕蟲小技,止於此乎?王將軍早已迴轉淮南,爾等就莫在此處貽笑方家了!”言罷拍馬挺槊,毫不畏懼的迎向王晏球。
……
王茂章率淮南兵主力回到密州後,一直等待了三天,都沒有李虔裕回來的訊息,料定李虔裕已遭不測,心下黯然,只得率部啟程,退至楚州。楚州是王茂章養兵之地,於是下令招淮北各軍向江都集結。
王茂章和李神福一樣,都是淮南軍中的大軍頭,就連楊行密都對二人禮敬有加。楊行密之所以急招王茂章南歸,說白了就是指揮不動淮北兵,必須讓他回來方可。
王茂章在江都沒有見到楊行密,楊行密已經去了宣州北部的溧陽坐鎮,於是王茂章在江都稍停了兩天,聚集了各處趕來的兩萬淮北兵,向溧陽而去。等他到了溧陽的時候,還是沒見到楊行密,楊行密已經到了宣州城下。
正準備繼續南下宣州之時,楊行密卻從宣州給王茂章發來了命令,讓他沿溧陽、曲阿、江都、高郵、楚州一線向北引路,禮送宣武軍離境。王茂章看著這份軍令,怔怔間說不出話來。
楊師厚、李暉所部,已於七日前入宣城。
之所以說“入”而非“克”,是因為楊師厚、李暉並沒有佔領宣城,他們反而被困在了宣城內的王府行在。
因為宣州豪族謝氏的內應,楊師厚、李暉賺開了城門,宣武軍擒獲了楊行密的部分家眷,包括老父楊怤、夫人朱氏,以及次子楊隆演、三子楊濛,同時抓到的還有數十家淮南將門眷屬,其中就有節度副使馮弘鐸、壽州刺史朱延壽、宣州觀察使李遇、升州刺史李德成、牙軍都押衙米志誠等一大幫淮南重將的家眷。
李神福和王茂章二人的家眷隨楊行密遷居江都,倒是躲過了一劫,但不乏親戚好友淪陷宣武軍之手。
楊師厚和李暉很想將宣城全部佔領,可惜城內的丹陽兵非常扎手,雖然被攻了個出其不意,各部陷入混亂之中,卻兀自死戰不退,反而多有戰果。等馮弘鐸、李遇、米志誠等在宣州的將領反應過來,逐漸將丹陽兵集結之後,楊師厚和李暉只能無奈的退入王府及周邊官衙之內,以淮南諸將的家眷為質,勉強穩住陣腳。
馮弘鐸、朱延壽、李遇、李德成、米志誠等諸將都是楊行密的左膀右臂,更是淮南立鎮的頂樑柱,如今家眷被楊師厚和李暉所握,整個淮南都不敢稍有異動。更何況人質中還有楊行密的老父、正妻和兩個兒子,孤軍南下的宣武軍已經佔據了主動地位。
隨後宣城之內再無戰事,匆忙趕至的楊行密派人與楊師厚、李暉商談,談出來的條件是宣武軍釋放一半家眷,淮南軍護送宣武軍北撤,等宣武軍回到泗州下邳後,再釋放另一半家眷。
打到現在,楊師厚和李暉所部也只剩下了三千餘人,原先的部眾可謂十亭折了八亭,損失雖然慘重,但好歹超額完成了梁王交辦的軍務,兩人也感到僥倖之極。而且在楊師厚看來,這樣的千里轉戰對於洗練部眾是極有好處的,以這剩下的三千人為骨幹,重新徵募起來的軍隊必然戰力強悍。
數萬淮南各部軍隊“護送”著三千宣武軍一路北撤,經溧陽,過句容,在江都乘船渡江,由楚州過淮河,向北進入下邳,路上可謂“秋毫無犯”。
進入下邳後,楊師厚和李暉鬆了一口氣,又放回了一部分淮南家眷。淮南軍則不敢鬆懈,將下邳周邊圍了個水洩不通。雙方都沒有發生衝突,而是靜靜等候梁王的到來。
天覆三年的八月,一片混亂的大唐天下忽然間沉寂下來。
緇青、淮南戰場上,兗州、青州、博昌、下邳處處都在對峙,卻沒有什麼大的戰事發生。劉鄩仍然在兗州城內安然若素,葛從周著急也沒用,還得時不時向城內接濟糧草;氏叔琮和侯言統領大軍與王師範在青州隔著城牆相互對罵,小打小鬧常有,大規模攻城幾近於無;下邳、博昌也都寂靜無聲,戰鼓和旌旗不出大營。
鄂州方向,李神福撤兵以後,被打慘了的山南和江南諸道聯軍不敢再東越洞庭半步,剩下的只是慶幸和喘息。
河東雲州的吐谷渾人叛亂也已經平息,河東鐵騎重新向南集結,一邊舔著傷口,一邊等待時機。
淮南大軍被楊師厚吸引到下邳附近,越王錢鎦終於有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