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第3/4 頁)
君恩兩位道長成功研製出了燃燒比較充分、爆炸效果極為強烈的新一代顆粒狀黑火藥,為此,連孫思魚本人的左手小拇指也“英勇捐軀”。
新一代黑火藥出現後,科研觀重新研究炸藥包的製作,在多次實驗中取得明顯成果,並於天佑元年冬第一次投入實戰。當年十二月十五日,高平北城門在巨響聲中轟然倒塌,成為了世界軍事史上火藥這種新武器的第一個祭品。
之後,在李誠中的指示下,科研觀和後勤司裝備處下屬的軍工作坊聯合開發了數項火藥軍品,火藥箭便是其中一項比較成功且可以投入實用的產品。
火藥箭並不複雜,放在後世,實際上是三歲小孩兒都玩過的東西。點燃引繩,可以直接捏在手上對準天空發射。經過無數次試驗後,確定了其中的定裝藥量,可以打到上空十五丈到二十丈之間的高度。箭頭裡面還有一粒密封的火藥丸,在火藥箭到達最大高度時爆炸,產生的黑煙在天空中非常顯眼。
這個玩意兒的最大作用就是警示,對於斥候部隊來說是個中短距離內傳遞簡單訊息的利器。只不過到目前為止,火藥箭的產量還不大,在燕軍之中只能配發到部分部隊,騎兵和斥候配發到夥長一級軍官,每人三枚;前線作戰步卒則配發到都一級軍官,每人五枚。
周坎在這次騎兵驅逐戰中決定首先使用這一利器,一旦巡弋騎兵發現二十騎以上規模的李嗣源騎兵,夥長就可發射火藥箭召集周圍的作戰騎兵都,一刻時之內,能夠確保至少有一百名騎兵趕到戰場;小半個時辰內,從四個方向匯聚過來的騎兵將達到四百騎以上!
李嗣源麾下的騎兵主要來自藩漢馬步軍,原河東軍精銳黑鴉軍騎兵則被李嗣昭、周德威牢牢控制在手中。其實無論藩漢馬步軍也好、黑鴉軍也好,作戰物件長期以來一直是沒有多少騎兵的宣武軍,他們對付步卒的經驗遠遠大於與騎兵的對抗。
與之相反,燕軍騎兵有著五六年之久的騎兵對戰經驗,在和契丹騎兵的作戰中,燕軍騎兵逐漸形成了自有的一套正規的騎戰條例,並且在日常訓練中,燕軍騎兵的主要作戰假象敵一直鎖定在騎兵本身之上。
無可置疑,李嗣源的騎兵與原河東軍騎兵一樣,很多都來自於草原,他們的騎術和箭術都不亞於燕軍騎兵,但論及騎兵戰法,就比不上配合熟練的燕軍騎兵了。
遼東保安軍的騎兵大多徵召自關外,又經過趙在禮的系統性訓練,並且具備了與孱弱的宣武軍騎兵對戰的經驗,從個人作戰水平而論,已經不弱於燕軍的騎兵主力懷約聯軍和趙州軍。此刻,在臨時虞侯部的籌劃之下,立刻對李嗣源騎兵形成了區域性戰鬥優勢。
一聲聲號角響起,一支支火箭衝入雲霄,李嗣源騎兵小隊在燕軍騎兵的圍剿下如沒頭蒼蠅一般四處奔逃。從開始驅逐的第一天起,李嗣源騎兵便出現了重大損失,當夜便有十六支騎兵小隊沒有返回大營,損失近百騎。
這樣的損失令李嗣源非常肉痛,同時也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覺,他一面詳細詢問返回大營的騎兵軍官有關戰場上的一切訊息,一面停止了向戰場輪班投入騎兵的原定方略。第二天,陸續又有許多騎兵小隊返回大營,各隊軍官們反饋回來的訊息五花八門,有說燕軍騎兵善於追蹤的,有說敵人擅長騎射的,有說敵軍密密麻麻到處都是的,還有說敵人正在大範圍設伏的。更有甚至,說燕軍騎兵能招天雷,會引天雷正法,實為天兵天將,無法力敵……
各種訊息漫天亂飛,不僅吵得李嗣源頭大如鬥,而且惹得大營之中謠言四起、人心惶惶。李嗣源迫不得已,連斬十七名散步謠言的騎兵,這才將慌亂的情勢強壓了下去。
連續三天的驅逐作戰,燕軍騎兵取得了大捷,斬首一百七十八級,俘虜三十人,繳獲戰馬百餘匹,其他刀槍甲冑等若干。自身僅僅戰歿十九人、傷三十餘人。
襄垣戰場的情報獲取權重新被燕軍奪了回來,周圍五十里內,全是縱橫馳騁的燕軍騎兵。
李嗣源無法從返回的潰兵中獲得有用且確定可靠的情報,這是絕對不行的,就算失敗,也一定要搞明白究竟是怎麼失敗的。除了探究敗因外,最重要的還是弄清楚,對面的燕軍如此大動干戈,是否預示著有什麼大動作?(未完待續。。)
第九十五章 決戰上黨(十)
ps: 感謝冥域囂張和凌雲蔚的月票。
“小亞子”李從珂奉命率一千八百騎兵出營,向襄垣戰場接近,探查燕軍動向,並試圖消滅部分燕軍騎兵,奪回戰場機動權。
李從珂年歲不大,但和真正的“亞子將軍”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