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第2/4 頁)
在於對戰機的把握了。
第九十四章 決戰上黨(九)
ps: 感謝豆瓣他爹的打賞,感謝男勃王的月票鼓勵。
七月二十五日,李嗣源得到訊息,襄垣城西石磴山發現了燕軍,這股燕軍為騎兵,總數大致與李嗣源麾下的騎兵相當,打出來的將旗表明,這支騎兵來自遼東保安軍,領兵主將姓趙。
燕軍在襄垣的守軍是幽燕保安軍李小喜所部及“偽晉王”李存勖殘部,駐守黎城的是遼東保安軍趙在禮所部。這些情況李嗣源是大概知道的,因此,石磴山出現遼東保安軍的情報表明,黎城的騎兵已被吸引到襄垣方向,對安重誨奇襲黎城來說,絕對是一個好訊息!
七月二十八日,騎兵斥候在折損了兩人之後傳回來一條訊息,襄垣城南的五陽山下,數千名燕軍正在修築一座軍營,從已經探明的情況看,共發現十面營旗。
原河東軍與老盧龍軍曾經並肩戰鬥過兩年,雙方合作緊密,相互之間熟知根底。李嗣源知道,燕軍的編制非常穩定,營就是五百來人,都就是一百人,不會像別處那樣一個都從幾十人到幾千人、一個營從幾百人到上萬人。因此,李嗣源初步判斷,五陽山下的燕軍援兵應該在五千人左右。這又是一條好訊息!
事實與李嗣源的猜想並沒有太大出入,只不過五陽山下的燕軍援兵中,有五個營是從潞州趕來專門築營的後勤營。
李嗣源非常高興,但他同時也有深深的憂慮,從黃崖洞轉濁漳水河谷這條小道雖然隱秘,但原藩漢馬步軍中的許多高階軍官都是知道的,在燕軍之中,或許就有這樣的軍官存在。
基於上述擔憂,李嗣源立刻開始了小動作,他頻頻派出手下騎兵。以小隊形式在襄垣周邊行動,以圖引發燕軍的猜疑和不安,爭取吸引更多的燕軍向襄垣方向集結。
燕軍的作戰思想源自李誠中,而李誠中的作戰思想源自後世,這種作戰思想對於戰場情報極度重視,重視到要求必須拿到控制權的地步。李嗣源騎兵小隊的頻繁出擊極大威脅到了燕軍對戰場情報的控制,這是燕軍絕對不能容忍的。
襄垣戰場的戰鬥是從騎兵交戰開始的。燕軍以遼東保安軍趙在禮所部騎兵為主力,襄垣城內幽燕保安軍的騎兵都、頡木裡的突厥部族騎兵、媯州軍一個騎兵營為輔,共計三千五百名騎兵,開始驅逐和掃蕩襄垣周邊五十里範圍內的李嗣源騎兵。
燕軍騎兵嚴格按照“驅逐戰”條例開始作戰。遼東保安軍、媯州軍騎兵營以百騎為單位,組成二十七個作戰騎兵都,幽燕保安軍和突厥部族騎兵則以十騎為單位,組成八十餘個遊騎小隊。
周坎指揮臨時虞侯部,在輿圖和沙盤上將襄垣地區五十里內的範圍劃分成一個個小格子,二十七個作戰騎兵都分別領取可以維持三天作戰的物資,進駐自己所負責的那片地區,兩兩之間相隔十里。
八十餘個遊騎小隊平均分佈在這片區域中間,各自負責方圓四五里距離內的巡弋。一旦發現李嗣源的騎兵,五騎以下可以上前殲滅,超過五人,則吹響號角。召集附近的巡弋小隊合圍獵殺。如果敵騎在二十騎以上,則向天空發射火藥箭,召喚附近的作戰騎兵都。
天覆元年,李誠中在柳城建立道觀。供養擅長煉丹的孫思魚和張君恩兩位道長,並且十分惡趣味的將道觀取名為“科研觀”,當時便招募了數十名幼童充入道觀。跟隨在兩位道長身邊學習。
兩位道長按照李誠中指明的方向開始研發火藥,在人力和物力的充沛支援下,實際上在天覆二年就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顆粒狀黑火藥出現在了兩位道長的煉丹爐中。當時李誠中非常高興,立刻指出了這種黑火藥的使用方向——製作簡易炸藥包。
但隨後的實驗中,簡易炸藥包的爆炸效果並不理想,所起到的最大作用,也不過是拉到東山鐵礦中,用於爆破礦石。而且這種爆破的威力也不高,只不過是將礦巖炸裂而已,遠遠達不到李誠中預想的“驚天動地”的效果。
當時李誠中一直認為,問題出現在炸藥包的結構和密封上,故此要求科研觀改進炸藥包的製作工藝。這段彎路持續了一年之久,在一次偶然的談話中,李誠中才意識到,問題其實還是在火藥上——兩位道長考慮到安全因素,沒有敢在火藥中新增“黑石粉”(煤粉)。
對此,李誠中下了強硬命令,要求科研觀發揚“不畏險阻、不懼犧牲”的精神,堅決完成研發任務。
天佑元年春,在付出兩名道童喪生、五名道童致殘的慘烈代價下,科研觀在火藥的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孫思魚和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