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1/4 頁)
“英國公剛才想見皇上,被雜家的手下擋了回去。”馬雲皺著眉頭說道。
“從今天起,以皇上身體不適為由禁止任何人見皇上。”楊榮的臉色變得嚴肅,沉吟了一下,迅速做出了決定,面無表情地向馬雲說道,“一日三餐照舊。”
“大學士放心,雜家明白。”馬雲點了點頭,按照慣例,如果君王在外駕崩,那麼為了京城的穩定,一概秘不發喪。
李雲天已經聽出來了,楊榮和金幼孜、馬雲是在防備著英國公張輔。
按理說張輔才是此次北征中跟永樂帝關係最近的人,就在昨天晚上永樂帝還把張輔招入御帳中寒暄。
不過,張輔的身份非常特殊,不僅他是靖難的功勳,後來因為徵安南有功而榮封英國公,他爹張玉更是在靖難中為救永樂帝力戰而死,追封為榮國公,賜諡忠顯,故而深得永樂帝信賴,也因此與漢王關係密切。
所以現在楊榮和金幼孜、馬雲對張輔不得不防,要是張輔知道永樂帝駕崩,進而把訊息傳給漢王,那麼後果不堪設想,恐怕不等北征大軍回京,京城裡就已經血流成河。
無論是李雲天還是楊榮,都清楚隱瞞永樂帝駕崩的事情只是權宜之計,北征大軍裡不知道有多少人盯著永樂帝,一旦永樂帝忽然之間不見眾臣,那麼大家肯定能預感到永樂帝出了不測,能伴駕出征的人又有幾個會是傻子?
因此秘不發喪只能拖延幾天,永樂帝駕崩的事情遲早會被人發現,這就需要李雲天要趕在訊息傳到漢王和趙王耳中之前回到京城,把聖旨給太子,讓太子登基。
相對太子,漢王的訊息渠道更為靈通,山西都司和河北都司都養有專門傳遞訊息的信鴿,只要李雲天所攜帶的永樂帝駕崩的聖旨不到,那麼太子就不能登基,而漢王則能從容地在京城發動一場政變,取太子而代之。
故而,除了李雲天去京城送聖旨之外,另外還要想辦法穩住漢王或者趙王,使得兩人不致於在得知永樂帝駕崩的訊息後對太子下手。
“兩位大人,臣覺得可以效漢之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楊榮和金幼孜商量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應對之策,在一旁旁聽了良久的李雲天聞言,不由得開口插了一句。
“何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金幼孜覺得有些意外,轉身看向了李雲天。
“下官先行一步,兩位大人屆時可以再派人回京給太子傳詔。”李雲天衝著楊榮和金幼孜一躬身,沉聲說道。
“一明一暗,虛虛實實。”楊榮聞言頓時微微頷首,望向李雲天的目光中充滿了欣賞。
永樂帝駕崩的訊息遲早瞞不住,不如過幾天就向隨行的大臣們挑明此事,然後派人大張旗鼓地回京傳旨。
如此一來的話,京城裡那些人的目光肯定就會集中在了第二波傳旨的人身上,因為第二波傳詔的人肯定帶著永樂帝駕崩的聖旨,然後太子就能以此為依據登位。
但是換句話來說,第二波傳旨的人也可以給京城帶去一份讓漢王或者趙王登基的詔書,太子畢竟只是儲君而已,還不是真正的帝王,永樂帝如果最後一刻想要廢了太子,那麼太子也只能乖乖地被廢。
京城裡的親軍都護府有二十二個親衛,這些人雖然戰鬥力不如京衛,但是卻忠於皇家,漢王和趙王很難拉攏他們,因此只能依靠駐紮在京城內外的那些京衛。
而在這種關鍵時刻,誰也無法保證京城的那些勳貴們會做何種選擇,一些與漢王關係密切的勳貴肯定會追隨漢王,等漢王登基後他們可就是從龍的功臣,日後肯定會受到更多的優待。
不過,京城裡還有一些勳貴私下裡與趙王有染,想要推舉趙王一承大統,再加上那些忠於永樂帝的勳貴態度不明朗。
屆時京城的局勢完全就是一團亂麻,真要是打起了的話,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可要是第二波進京的人帶去的是讓漢王或者趙王繼位的詔書,那麼事情就會簡單很多,漢王或者趙王就站在了正統大義的地位,登基也就顯得名正言順,誰要是反對就是造反。
李雲天之所以想出了這麼一招,正是針對京城裡波譎雲詭的複雜形勢,現在太子和漢王在京城的實力不相上下,在加上一旁虎視眈眈的趙王,真要是打起來的話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故而,永樂帝駕崩後送到京城的詔書,勢必成為三方勢力爭奪的焦點,而他也就能趁亂潛進京城,把遺詔交給太子,助太子登基。一
第149章 被困(二更)
“智勇雙全,真乃良才也,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