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4/4 頁)
更完美地實現了心願。
文自風姿花傳(http://coolspring。blog67。fc2。com/)
《剪刀男》——無影燈的死角
歐陽杼 / 文
提示:書評中會涉及到一些關於敘述性詭計的討論,不過不會洩任何一本書的底,放心閱讀。
可能是閱讀之前對這本書期待太高吧,看完後竟然沒有什麼感覺。很久以前,書記向我推薦敘述性詭計的名作,他指出兩本:櫻抽和剪刀男。現在這兩本我都看完了,自己感覺更喜歡櫻抽,而且這兩本書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
敘述性詭計向來很有爭議,有的人覺得自己被騙得很爽,而有的人覺得這種技法很無聊。而對於作者來說,也是一項很不容易操作的技巧。就我個人的觀感來看,我既喜歡敘述性詭計,又不喜歡敘述性詭計。這個怎麼解釋呢?我先說一說我對敘述性詭計的看法吧。
我們親身體驗的生活,所包含的資訊量肯定是最大的(當然也有錯誤的資訊會導致錯誤的結論,但是錯誤的資訊也是資訊)。如果是別人的轉述,資訊量就會大大減少。首先別人不會把他知道的所有資訊告訴你,其次別人在把資訊告訴你的時候,資訊又會損失一部分,到了你理解資訊的時候,資訊還會損失一部分。所以你得到的資訊一般來說小於你想知道的資訊,就算你不停地追問,別人或是不願,或是說不清楚,你得到的資訊仍然是有缺失的,甚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等到你實地考察之後,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與你之前得到的資訊推測出來的結果大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我想說明的是這點:資訊在傳遞過程中有缺失,這種缺失必然存在,可能是主觀上的損失,也可能是客觀上的損失。
接下來說第二點:多角度觀察。現代社會通訊發達,同一件事情,往往可以多渠道、多角度來了解。比如一件國家大事,我們可以看看官方新聞,也可以聽聽民間流言。問題在於,從不同角度得來的資訊有的相差無幾,而有的大相徑庭。如果把你想了解的資訊比做一間暗室,那每一條渠道都是一盞燈,每點亮一盞燈,都能看清一部分空間。如果把所有能夠點亮的燈都點亮,我們就會發現,有的空間被很多盞燈的光線照射著,但房間裡仍然存在光線照不到的死角。這是我想說的第二點:即使你擁有足夠多的渠道來獲取資訊,你所得到的資訊,仍然不是全部資訊。
第一點說的是資訊在傳遞過程中的損失,而第二點說的是資訊在初始獲取的時候就不可能完全獲取。好,明晰了以上兩點,接下來就可以討論敘述性詭計的問題了。
相比影象來說,文字的資訊量更小,而且文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