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百姓不事先教育,百姓在無知的情況下犯了朝廷的法令,就被殺死;二、君王事先沒有對百姓做出預告,事到臨頭卻要求百姓做的事馬上達到朝廷的目標;三、君王的命令下得很晚,卻又定下很短的期限責令完成;四、君王無止境的索取百姓的供奉,但卻從不給百姓恩惠。”
我開始說話還有些支吾,慢慢的聯想到原順的政事弊端,心有所感,越說越順,一口氣接了下來:“可以做到五種美德,這個國家一定能穩定繁榮,昌盛長安;但如果施行的是這四種惡政,那麼這個國家必定貪官汙吏擠滿了朝廷,強盜匪徒橫行了鄉里,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社會動盪不安,很快就會覆滅。”
仲子長長的嘆息一聲,不再說話,我也不禁有些黯然神傷:“順朝覆滅在前,就是因為施行這四種惡政的緣故,前車之覆不遠,後人當引以為鑑。”
四下的人面色大變,只有五子不動如山,雲遊子更是點頭贊同我的說法:“你的評斷並不偏頗。只是不知道在你認為,什麼樣的國家才算是理想的國家?”
理想的國家麼?孔子的一篇禮運大同篇就已經道盡,千萬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努力追求,可卻又什麼時候能夠達到?就算我今日在這裡再說一篇,那也只不過是空話。
“選舉賢德能幹的人來治理國家,人人沒有私心,不止親近自己的親人,不光是愛護自己的兒女;老人能夠安泰終老,青年可以施展才能,孩子受到扶養;那些沒有妻子、丈夫、兒女或自身殘廢的人,得到全社會的人的幫助,男男女女都能找到良好的伴侶。商人困累的時候把貨物放在地上,不必看守而自己安心休息;天底下沒有盜賊,外出的人安然在外,而不鎖閉門窗。”
仲子靜默良久,笑容裡竟有些閱盡滄桑的無奈:“一個國家,如果能做到你剛才所說的五美就已經不錯了,想要變成你現在所說的理想境界,無異於痴人說夢。”
這卻是千古不變的悲嘆,我只能嘆息一聲:“那樣的理想當然不是一時一刻就能達到的。但如果所有的有志之士都致力於此,一代一代的努力下去,推動著這理想國家的建立,那麼總有一天這樣的大同世界還是會實現的。”
一直沒有出聲的民生子突然出聲:“那麼你也有志致力於此,追求這樣的盛世繁華嗎?”
我一直都在為了求生而累積資本,就連此時想開宗立派,也不是出於什麼成就一番大業的雄心壯志,純粹的是為了搏取嘉凜的信任,謀求脫身之法。
然則凝神定性,捫心自問,天下男兒卻有誰逃得過建功立業,追名逐利的本性?那隻宜夢裡尋思的大同盛世,我難道就沒有一絲想經由自己的雙手把它建立出來的慾望?
不,我是想的,這樣的世界我向往著,更希望能籍由己手將建成,但那只是我心裡最深沉的嚮往,最不願接觸的慾望,最不能實現的夢想。
如果不是在這樣的情境氛圍,不是民生子這麼端顏正色的詢問,我永遠都不會將他訴諸人前。
“人活在世上,誰不希望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展抱負,無愧胸中所學?我也想的,只是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空中樓閣。所以我現在想的,是為這理想境界打一個堅實的基礎。”
民生子明知我這話裡有話,卻故意不往下接,另起一問:“你認為順朝傾覆的原因是什麼?”
我心裡暗罵一聲老奸巨滑,臉上卻一派正色說:“表面看來,順亡於元,實際上,順亡於己!這就好比一棵大樹,被大風一吹既倒,其實風能如此輕易的把樹吹倒,完全是因為這顆大樹的根部早已腐爛。原順的暴政使得天下民生凋蔽,百姓揭竿而起,西鳳、南荒七郡大亂。西元能從雲關以破竹之勢迅速攻入安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原順把調了守衛中昆的四十多萬禁軍南下平亂,以至於中部空虛。”
“你說得很對,但這既然只是順朝傾覆的一部分原因,那另一部分原因你認為是什麼?”
“另一部分原因則是民心,中昆百姓苦於順朝的暴政,對順朝的統治早已失望,對皇朝的傾覆與否並不關心。他們更關心的,是新的統治者能不能減少賦稅徭役,使他們能夠吃得飽,穿得暖。元兵可以長驅直入,與當地軍民不合,守軍沒有得到百姓幫助有著直接的關係。”
民生子眼睛驀地一亮,一掃剛剛的頹喪之氣:“在上位者眼裡百姓如草芥乃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你的話裡,倒是對百姓的作用極為推崇,與世俗觀念大不相同啊。卻不知你心裡如何看待君民之間的關係?”
我無暇思索,朗聲道:“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