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部分(第3/4 頁)
,什麼時候該防守,這些東西理論不會告訴你,真正管用的,還是你自已對這些理論的理解,‘一部紅樓夢,道學家看到了淫,經學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纏綿,革命家看到了排滿,流言家看到了宮闈秘事’,寫在紙面的理論只是幾行字,而對這幾行字的理解卻可以是一部專著,但就算如此,依然無法避免在實戰對局中出現所謂的‘無法地帶’,以為掌握著先進的理論就能獲勝,這本來就是一種過於天真的想法,更何況所謂的先進就真一定是先進嗎?高手眼中無定式,你有聽說過有哪位知名棋手以自已會背多少定式而自豪的嗎?會那樣想的人可能是好的講師,好的教練,好的學者,卻絕對不會是一位出色的棋手。”王仲明語氣堅定的說道。(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所謂的進步
臺下一陣掌聲,在坐幾百位觀眾中雖然可以算得上高手的十不滿一,但道理卻是相通的,所謂術業各有專攻,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某個方面,其它方面的投入肯定會受到影響,職業棋手中所謂的定式專家的確有好幾位,但那幾位‘專家’要麼以教棋講棋為主業,要麼以著書立書為工作,基本也就是職業二流三流的樣子,即使在當打之年也很難算做是一線棋手,更有一位定式專家,曾經在《圍棋天地》上有專欄,專門講說從古至今的定式變遷,文章寫的很好,內容也很細緻,詳實,被評文那一年度最佳專題文章,但在實戰比賽中,這位定式專家卻在一個角上走錯了次序,被對手抓住而一擊致命,所以,所謂的‘定式’專家在棋迷心中的地位遠遠比不上‘死活專家’。
韓昌太臉色有些難看,本想用這個問題打擊一下兒王仲明的氣勢,告訴他‘你雖然曾經是世界最強者,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沒想到被對方扭轉話題,變成了對自已錯誤理念的批判,想以前接觸的大部分職業棋手都是沉默寡言,少有犀利擅辯之士,實在是沒想到王仲明會借題發揮,損人還不帶髒字,只怕明天同行的報道中少不了有自已被當眾教訓的橋段吧?
“再來談談你所講的現在棋手的實力比八年前要強兩目的說法,我不知道這種話是哪位棋手講的,如果是網路論壇上棋迷們的發帖,我覺得你大可以當做一個笑話好了。因為支援這個論點的論據無非是棋理進步,定式增多,套路研究的更加深入而已,剛才講過,定式增多等同於棋手實力提高本就是不值得一辯的偽命題。至於套路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做是定式的延伸,有沒意義顯然是不對的——實戰比賽,有過研究總比沒有研究好些,但要說意義有多大?我不覺得,以前的秀策流,中國流,後來的小林流,武宮宇宙流,到現在的錯版中國流,迷你中國流等等。第一次下出來新奇,第二次下出來還會新奇嗎?每一個流行佈局出來後有時間你可以統計一下兒,使用同樣的佈局,仍然是實力強的棋手勝率更高,實力弱的仍實是輸多贏少,所以可以得出結論,決定棋局最終勝負的,不是定式,佈局套路這些東西。就算有定式飛刀,佈局陷阱等等事先研究出來的東西,無非也就是使用一次,第二次就很難管用了。簡單的說,你事先研究的再精妙,我不跟著你下總成了吧?你研究迷你中國流,變形中國流研究的再好。我一開局不佔角而是直接掛角,又或者採用超高目,大高目之類的特殊佔角方式。不跟你走常見應對,你之前研究的下法還有用嗎?所謂凡兵臨而後戰,勝負之妙存於一心。圍棋自古無同局,每一盤棋都是在做新的探索,試問,在這個廣闊的未知世界中,棋手事前的研究準備到底有多大意義?不知道你是怎麼想,反正我是持懷疑態度。”
“。。。。。。至於說理論的進步,先不說現在所謂的理論是否真的有進步——和以前相比,多的無非是佈局的花樣,定式的變化,但這些變化真的能算是理論的進步嗎?與其說這些改變是圍棋理論的進步,到不如說是比賽規則更改造成的影響更為確切,很多定式的淘汰並非是因為那樣的下法不好,而是因為在大貼目的負擔下顯得過於穩健。論到理論改變,當年由木谷實,吳清源掀起的‘新佈局時代’比起現在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吧?現在所謂的新佈局,新手,新招法還是在邊角等處動腦筋,而那時的新佈局則是直指中腹,所謂的金科玉律,棋理章法被完全拋棄,對當時圍棋理念傳統的衝擊完全是顛覆性的。在那個圍棋變革的時代,木谷實和吳清源贏了很多棋,但那是他們自已的勝利,卻不是新佈局的勝利,他們倆個的高勝率是因為他們兩個人的實力比別人更強,而不是因為透過使用新佈局,他們倆個人的棋才比別人強,因為在使用新佈局時,他們兩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