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第2/4 頁)
有些聯絡?」我隨手在電腦裡搜尋出了它的地形資料。
「不明白,真的搞不明白。」楊俊飛按摩著自己的太陽穴,「又是藏寶圖,又是青銅人頭像,而且那些人頭像似乎還有著莫名其妙的神秘力量。
「臭小子,你說在黃憲村裡,有沒有可能埋藏著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寶藏,一個跟魚鳧王朝有關的寶藏?」
「很有可能。」我思忖片刻後點頭道,「據美國的一家雜誌不完全統計,至少還有三萬多個價值超過一億美元的稀世珍品,被掩埋在某個角落裡。只要運氣好,不論是誰,都有可能在偶然間發現。
「我們這麼聰明的人,猛然發現一個也不是什麼值得驚訝的事情。而且,我最近再次對魚鳧王的寶藏做了一次調查。你看看。」我示意楊俊飛坐下,在電腦裡將圖例和資料調了出來。
「首先,假定黃憲村裡確實有寶藏,而且是魚鳧王朝的寶藏,但是魚鳧王朝至少延續了大約八百年左右,那黃憲村的東西,究竟是從魚鳧王的哪一代埋下的?
「我想,最有可能是在最後一代的魚鳧王嗝屁後,後裔拖兒帶女,帶著族裡最神聖的東西沿著岷江向下走,最後顛沛流離到黃憲村的位置,實在沒有辦法了。將東西一埋了之,一了百了。」
「有什麼證據?」楊俊飛皺眉問。
「這個就值得稍微探討一下了。」我在電腦上調出了以前調查的資料,「看看這段,關於魚鳧王朝的破滅,一直有三種說法。
「第一說是,魚鳧王是被杜宇所滅的。據說來自蜀國以南朱提的年輕的杜宇王,趁魚鳧王朝傾精銳北上參與伐商之際揮師入蜀,一路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打到了三星堆蜀都城下。
「魚鳧城內,魚鳧族將士在三個巨大的黃土圓丘上,點燃了祭天地祖先的燔燎,從西南商道入貢國都的數十頭珍貴大象,被全部宰殺,慰勞與社稷共存亡的將士們。
「象牙鏈及國之重器青銅縱日大面具、青銅神樹以及巨大的玉石璧璋與貝貨珍寶,被依次投入幾座火坑。終於,魚鳧王和他的將士們淹沒在翌日的血泊中。那三個巨大的黃土圓丘,就是現在的世界文化遺產三星堆了。
「還有一說在西元前一0二六年冬,即周文王十二年,太公姜尚,派使節入蜀。聯絡蜀王魚鳧氏,會同西南巴濮各部,相約次年春天,會師孟津,進軍朝歌,共建新的王朝。
「蜀與周人本是姻族,加之長期受到殷人的鎮壓和殘害,早對『瘟商』恨之入骨。所以欣然加盟,傾其精銳北上伐紂。
「而蜀中彝濮等小國,對蜀人來到川西平原屢屢吞食他們的領土十分不滿。但蜀人武器精良,又抵抗不過,然而,驅蜀之心,早已有之。因此,趁蜀軍揮師北伐,國內空虛之際,一舉摧毀了魚鳧王朝。於是,蜀人又一次亡國。
「注意了,最有一說最有意思。」
我點了點螢幕,「《蜀王本紀》裡曾經記載,『魚鳧田於湔山,得仙,今廟祀之於湔。』而《華陽國志》裡也記載,『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還有一個版本的《蜀王本紀》則說,『(魚鳧)王獵至湔山,便仙去,今廟祀之於湔。』」
「仙去?」老男人注意到了我每次唸到「仙去」這個詞時都著重了語調,不由的跟著唸了出來,「仙去的意思不就是嗝屁了嗎?」
「那是後世的意思,那個時候最好注意它的表層意義。」我把「仙去」這個詞用力指了指,「所謂仙去,最好理解的就是成仙而去,有意思吧。」
「不明白有什麼意思。」楊俊飛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那我們就先來稍微分析一下吧。」我整理了一下詞語,把近段時間的調查組織了一下,「說到魚鳧遺子和人頭像等等東西,首先要提到三星堆。
「書上有提到,『魚鳧王獵於湔山,忽得仙道』。湔山在哪裡?據考證,應該在灌縣境內沿白沙河一帶。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史書都根本沒有提到過三星堆。
「那麼,發生在三星堆的決死一戰,就子虛烏有了。當然也不可能有杜宇和魚鳧王朝的這麼一場戰爭。但說到魚鳧王是因為『傾精銳北上伐商』,而被杜宇乘虛而入,最後使得王國破滅的嗎?也有疑問。
「《尚書.牧誓》是提到蜀的。整段話是這樣說的:『嗟,我友邦家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民、百夫長,及庸、蜀、羌、髹、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千,立爾矛,予其誓。』
「翻譯成現代的話,應該是:『啊,我敬愛的友邦君王和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