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部分(第2/4 頁)
此一來的話,那矩陣發行模式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畢竟矩陣模式跟影院之間的配合互動,能夠更好的吸引這群隨機觀眾的觀影慾望。”
“難怪歡少爺當初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了!”
“是啊,虧得我們自己還自以為了解這個市場呢!”
“慚愧,慚愧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楊歡則是含笑不語。
他就是要告訴這一群電影人,不要把自己小圈子裡自以為是的想象,就認為是事實!
或許京城、龍海等超一線城市的隨機觀眾比例比較少,但也不會少於一半!
這是由目前整個國內影迷的整體水平所決定的!
“歡少爺,方不方便透露這一份資料從哪裡來?”星爺倒是顯得很淡定。
楊歡點頭道:“我一年前委託楊氏院線做的調查!”
眾人一聽,那就沒問題了,資料可靠性很強。
畢竟院線是直接面對影迷的,而楊氏院線目前在全國一百多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電影城,由他們來做調查,得出來的資料,肯定沒問題!
“正如我之前說過的,電影是一門生意,既然是生意,那咱們就一定要了解我們所要面對的消費者,瞭解我們的市場,瞭解我們自己!”
楊歡這話,讓在場所有人都是不住的點頭。
“過去這幾年,國內電影市場突飛猛進,我們有最大的人口基數,我們的電影螢幕每天都在飛速的增加當中,未來幾年,我們電影的票房會越來越高,甚至高到一個讓我們所有人都不敢想象的地步!”
所有人都基本認同歡少爺的分析。
坐擁著十幾億人口的中國,要說電影市場潛力不大,那是瞎扯!
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消費水平的提升,年輕一代人的觀影需求也是越來越高。
電影市場這一塊大蛋糕,肯定也是越做越大。
“越來越多的企業,越來越多的資金,已經開始瘋狂的湧入影視行業,以後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所以我們就必須要好好想一想,我們要靠什麼出來跟別人競爭?”
楊氏院線?
開玩笑,那是楊氏集團的!
人家也是要賺錢,也是要盈利的。
要是你拍的電影不賣座,別人的電影大賣特賣,你還指望楊氏院線看在自家人的份上,放著錢不賺,陪著你一起虧?
別傻了!
現在都已經是市場經濟了!
“所以,從一開始我就說過,兩隻手,一手抓發行,一手抓製作,我們的發行系統初步成果已經出來了,大家也都看到了,這就是專業化運作的成果!”
“專業化、精品化,我希望這兩塊能夠成為我們奇蹟影業的品牌標籤,也將成為我們最核心的競爭力!”
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歡少爺身上的那一份堅決和魄力。
從他一下子投入那麼多資金去組建發行系統,收購全世界最頂尖最專業的特效公司,就足以看到歡少爺的決心。
但也有人對此表示擔憂。
“歡少爺,這在目前的國內電影環境裡,恐怕不容易啊!”
楊歡看過去,發現說話的是黃健信,他也算是國內最出色的電影監製了。
“為什麼?”楊歡笑著問道。
黃健信是科班出身,非常瞭解這一切。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電影是一項產業,涉及到的專業太多太雜了,在一個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裡面,一個電影專案從立項到開拍前,就已經完成了專案流程的百分之七十,剩下的就是劇組拍攝、後期製作和發行,只佔百分之三十左右。”
“也就是說,劇組拍攝跟後期製作,在整個電影專案流程裡面,所佔的比例並不大,相反的,前期的籌備和計劃,才是最耗費時間和資源的。”
楊歡點了點頭,“你繼續說。”
“就拿特效來說,很多人都以為特效是後期,是拍攝完了之後才上場的,實際上不是,特效組應該在拍攝之前就要參與計劃,甚至要跟隨劇組完成整個拍攝過程,大到電影成本估算,小到劇組拍攝時候的場景擺設,都需要特效團隊參與。”
“很多影迷都說我們國內電影特效很渣,那是因為他們不清楚,我們現在的流程是,劇組趕緊拍,拍完了扔給後期,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前期準備不足,或者是劇組拍攝遺留的問題,都不是後期製作所能夠彌補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劇組在拍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