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仁後義,你須怪我不得!”
“姑娘的立場是什麼?大清朝廷?我早該知道,你並不是本地人!”他捂住傷口,痛苦地說道。
我沒有停下腳步,直到他輕聲念道:“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
“你是廢墟旁的那個人?”我驚訝地問。
他點點頭,微笑著說:“我早看出來了,若說不期而遇是萍水相逢,那麼再次見面可是前世緣份?姑娘大恩大德,在下莫齒難忘,姑娘既有救人之心,何苦又生害人之意?若將我送交大清軍營,我自然只有死路一條,豈不知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
“伯仁?”我冷笑,“兩軍交戰,殃及無辜;雙方火併,死傷無數,誰又存有伯仁之心?”
他聞言一怔,默然良久,竟未反駁。
“你們為何突襲軍營?”我問道。
“為了尋訪七世達賴,撫遠將軍率部離藏,汗王以為機不可失,這才調兵前來襲營。”這次他倒坦白。
哼,十四爺早已周密部署,就為防備有此一招,而且大部分兵力都留在西藏,他只帶去了一眾親隨。
“你可是這次行動的首領?”我又問。
看他的舉止言談,絕非是一般士卒。
“我叫哲丹,只是一名參將,主帥耳提面命之人,安敢自稱行動首領?”他說道。
他失血過多,臉色蒼白,說話已是有氣無力。我應該立即將他交給軍隊嗎?以他現在的情況,隨時會一命嗚呼;還是讓他將息幾日,再去軍營告發呢?
結果是…
他對我說了慌;而我也做出一個後悔終生的決定。
我繼續向外走去,他不由驚痛失聲:“姑娘…”
步進廚房,舀了米粥,扶他起身,我慢慢地喂他,他輕輕地吞嚥。
我不帶一絲的表情,迴避他感激的眼神。
他在我的住處待了三天,關於自己的事情,他似乎樂意傾訴。
他是蒙古王族的遠親,世襲爵位,家境富足。他自小熱愛中土文化,熟讀漢人兵書,通曉多族語言,十六歲便從軍,立過一些戰功,逐步升至參將。
他也說起十四爺:“雖然我們各為其主,但我打心底佩服他!原本以為子不如父,康熙後輩多是庸才,不料他有勇有謀,實在是令人側目!”
他贊十四爺時,神色有些黯然,顯然輕敵失利,讓他耿耿於懷。
可是,我為什麼沾沾自喜?好象說的是我自己?
除了告訴他我的名字,我沒有透露任何事情,他倒也知情識趣,並沒有多加追問。
第三天深夜,又有人敲門。
怎麼回事?我暗自心驚,拿出“破清風”,緊握在手中。
“楚姑娘!我是吳克祥!”來人說道。
吳克祥乃十四爺的侍官,留守軍營,主管後勤。
我開啟大門,急忙問道:“出了什麼事情?”
他臉有喜色,低聲說道:“大事已成!七世達賴尋訪到了!下官收到將軍飛鴿傳書,還請姑娘儘快趕赴西寧!”
真的嗎?我驚喜交加。
“好的,什麼時候動身?”我問。
“待我回營安頓一下,咱們明日即刻起程。”他說道。
“太好了。”我興奮地回答。這是否意味著戰爭就快結束了?
吳克祥剛一離開,我馬上收拾行裝。
“楚姑娘,沒事吧?”耳邊傳來猶疑的聲音。
我完全沉浸在喜悅之中,怎麼把這個人忘到九霄雲外?他猛然發問,我吃驚不小,右手一鬆,匕首落地。
他拾起“破清風”,細細把玩,神情微變。
“好鋒利的小刀!姑娘從何得來?”
“朋友相贈,有何稀奇?”我奪了過來。
真讓人懊惱!我該拿他怎麼辦?他身體雖然虛弱,但傷勢已無大礙,不如明日見著吳克祥,請他斟酌和定奪此事。
態度越和藹,他越無戒心。
心念已定,我對他一笑:“天色已晚,你好好歇息吧!”
他見我笑容可掬,竟然有一點失神。
次日天亮,他已離開。
他的忽然失蹤,我沒有太在意,發生的這一切,不過是個插曲。
我隨同吳克祥前往西寧,但卻沒有順利到達十四爺身邊。
(八)願得燕弓射天將
時值深秋,冷雨纏綿,西藏至青海的道路崎嶇蜿蜒,泥濘難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