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4 頁)
這一對先經歷憂患、後來又被拆散的夫妻多談一會,都悄悄地停下了腳步。
只聽女魔王侯國英淒涼的說:“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你覺得此處靜修,不怕外人打擾,我也就放下心了。”說完,就哽咽了起來。
江劍臣喟然嘆道:“不料我江劍臣昂藏七尺,進不得當今寵信,退不能為本派揚威,上不能為老母盡孝,下不能護自己的妻兒。幽居此間,虛度歲月而已。”
缺德十八手李鳴怕師父師孃再作傷感之語,口中喚了一聲“師孃”,已拜在了女魔王侯國英的膝前。
這時的侯國英,已遠非昔日的女魔王,只見她一頭墨髮,披垂腦後,一張清水臉兒,憔悴瘦削。灰布僧衣,又寬又大,下穿白布高腰襪子,腳登麻鞋,儼然一副苦修庵中的女尼模樣。一柄拂塵代替了她的那把殺人無數的“閻王寶扇”。
胡眉、迷兒也相繼跪倒。
女魔王侯國英逐個扶起了三人,首先對李鳴說道:“‘時過才知往日非’,你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孩子,以前我有很多地方對不起你,只好以後多疼你一些了。”說到這裡,兩隻纖手,分別握住了胡眉和迷兒的手兒,悽然說道:“我罪孽太大,坑夫害子,劍臣的一切,我愧不能曲盡婦職,只好拜託你倆了。”說完,流下了兩行情淚。
胡眉、迷兒剛想答話。突然缽盂峰方向,騰起了一溜火花。
女魔王侯國英神情一震,流淚說道:“恩師怕我再墜情網,已發訊號召我返回。”說到這裡用模糊的淚眼盯了江劍臣一下,猛一頓足,騰身而起,剎那間,已消失了蹤跡。
江劍臣心中懸念大師兄蕭劍秋和侄兒武鳳樓的安危,留下胡眉看家,帶著李鳴和迷兒一齊下了黃山。
江劍臣為了隱去行蹤,不讓武林中人發覺,趕到了池州碼頭,僱舟西進。
這一日到了河北,江劍臣一行棄舟登陸,三人來到了龜山腳下。
缺德十八手李鳴非常奇怪,猜不透師父為什麼來到這個地方。又不敢多問,只好隨在師父身後,向上走去。
這龜山,古時候名叫翼際山,又叫魯山,前臨大江,北帶漢水,威武盤踞,狀若巨龜,和蛇山隔江對峙,形勢十分險峻,世為兵家攻守之處。相傳大禹治水到此,遇一水怪作亂,後靈龜自空飛撲,水怪降服,治水也得成功。事後靈龜化為大山,這就是龜山的來歷。
李鳴和迷兒隨在江劍臣身後,一直走去,不停不歇,二人更為奇怪。一直來到了龜山尾部湖溯側畔的古琴臺,江劍臣才停下了腳步。
李鳴當然知道這古琴臺,又名伯牙臺。相傳古時候俞伯牙在此鼓琴,相逢鍾子期,高山流水,得遇知音。但不知師父怎麼有遊興來到了此處。
古琴臺前面是彩釉瓦頂的門廳,上書“古琴臺”三字,後為甬道。過了“印心石屋”照壁,再經曲折的碑廊。三個人來到了一棟單簷歇山頂式前加抱廈的殿堂。殿堂的簷下,有一塊匾額,上寫“高山流水”四字。
李鳴一眼看見殿堂內有一個六旬左右的道人,端坐在薄團之上,眼觀鼻,鼻向口,口向心,正在靜修。這道人眉清目朗,花白鬍須,很有些仙風道骨的樣子。
李鳴心想:師父莫非和這個老道有舊,順道特來拜晤。哪知江劍臣昂立殿前,衝老人沉聲喝道:“淫孽昭著,罪惡滔天,改頭換面,妄充清修,卞申仁。你真是狡兔多窟呀!”
寥寥數語,直驚得殿堂中的道人神情大變,倉惶躍起。可等到他看出殿外三人,年紀最大者不過而立,他的臉色平靜了,冷冷地斥道:“施主何人,敢擾貧道清修。”說話之間,已站到了江劍臣三人的對面。
江劍臣冷然一笑說:“既能一口道出你的身分,到此自非無因,只要你招出來黃丁香現在何處,再讓我點了你一個穴道,你就能永修正果,得享天年。你掂量過後,再答覆我好了。”說完之後,雙手倒負,把目光投向了那座四周圍有石欄的古琴石臺。
直到這時,缺德十八手李鳴和迷兒才明白江劍臣到此這般的真正目的,也知道江劍臣必定是從女魔王侯國英口中得知了這些底細,因她曾任過天啟朝代的錦衣衛總督達五年之久,統率過五萬錦衣衛,張網全國,凡屬正、邪兩道的有名人吻,她無一不曉。
迷兒感激得淚花一現,突然發現那個老道面現兇容,忙喊叫一聲:“主人留神。”
那個俗家名叫卞申仁的道人,雙手箕張,身法詭異,已從背後撲向了江劍臣。
嚇得迷兒“啊喲”了一聲,一擰妖軀,想去阻截。哪裡料到,鑽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