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這是從牛角尖中走出來了,心底舒了一口氣,他才慢慢和孩子們和睦相處,尤其是懷宇,因為年紀比較大又是男孩子,之前陳士梅對他的影響也不小,現在能接受並且願意接近自己,已經是很大進步了,可不能因為麗娘妹妹的疑慮再出現變故。
作者有話要說: 最近很多讀者朋友都覺得進度有點慢,其實我覺得這樣剛好。因為所有的文字都是按照文章大綱走的,這些文字不只是日常生活,這是幾個孩子的成長啊。
每個人都不是一下子長大的,這個過程中會很複雜。比如其實從第一卷就有交待,呦呦剛開始穿越來的時候膽子很大,或者說莽撞。
有幾個細節,一個是陳公公來給譚麗娘送休書的時候,是呦呦第一個喊出來“他說爹死了”的。也就是因為這句話,加上譚麗娘自己也有心思,所以才預設了呦呦的說法。而實際上,別說一個古代孩子,現代這種情況也很少吧。
第二個細節,隔壁張嬸來借錢,呦呦一下子就把真相給戳穿了。之前也說過了,譚麗娘和知縣表姑姑家來往並不密切,一個是遠親不如近鄰,再有一個後面會慢慢提到,二舅母其實有些勢利眼。張嬸子抹不開面子走了,兩家關係就要僵不少,譚麗娘只好去縣衙打點關係。而且我記得原文有說,呦呦自認為“是從文明先進的二十一世紀穿越來的,見識眼界自認為比古人寬,所以就沒了顧忌”,譚麗娘也在言語中教導了呦呦要“懂得底線和敬畏”。
所以這是呦呦的成長。同時陶陶、懷宇和懷瑾都在慢慢成長。比如陶陶對婚姻的看法,懷宇對生父和繼父的看法,都有寫到。
可能是因為我寫的有點隱晦,大家沒直接看出來。我是不喜歡那種鬥來鬥去或者大篇說教的文,我更喜歡把一些道理或者成長在日常中顯露出來。
另外,很多人糾結的一點,贅婿能不能科考。這個我之前確實沒查過,對不起大家。在中國現實古代的律法中,贅婿是不准許科考的,而且地位十分低下。但是咱們看的是小說嘛,又不是記錄片,而且本文架空啊架空,畢竟中國歷史上沒有“大鴻朝”這麼個朝代,所以大家就忽略過了吧,啊。謝謝了!
PS,既然大家對這個有疑慮,後面我會改一改,謝謝大家支援!
PPS,呦呦改姓那個,要等到除夕之夜才行,畢竟上族譜算是一件大事,雖然不用開祠堂。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二天天還沒亮的時候; 花易巖就帶著懷宇出門上山去了; 呦呦在被窩裡只聽到一點聲響,翻了一個身; 迷糊地看到陶陶還側躺著睡著,她也就又閉眼睡去了。等再次睜開眼的時候,身邊的位子已經空了; 被褥都已經收好了。
因為他們住的屋子沒有安玻璃窗戶; 一到冬天就把草簾子放下來了,加上厚厚的窗簾,屋裡其實還很暗。呦呦穿好衣服整理好床鋪; 自己洗了臉梳了頭,取出櫃子裡的大披風,去隔壁院子吃早餐。推開屋門,往外頭看一眼; 頭幾天一直陰著的天變好起來,太陽從雲縫中露出半邊臉,就連寒風似乎都沒那麼凜冽了。
分兩個院子住就這麼麻煩; 吃飯都要走一段路,好在路不算長; 二三十步而已。這要是在大戶人家,一人一個院子; 院子和院子還離挺遠,那才叫麻煩呢。呦呦一邊想一邊小跑,免得在外頭挨凍。
進了屋; 剛好遇上端著四個碗從廚房出來的的陶陶,陶陶看見她一樂,“饞貓就是有口福,飯剛做好可以吃了。”
呦呦沒急著吃飯,先在東西屋轉了一圈,沒看到花易巖和懷宇,就問陶陶,“爹和哥哥已經走啦?不等他們回來一起吃嗎?”
“不等了。”說話的是從外頭進來的譚麗娘,手中端著一盆白菜燉豆腐,因為太燙了放到桌子上後立刻摸了摸耳朵,“你爹他們不定什麼時候回來呢,咱們先吃,吃完你和你姐挑豆子,我去張家磨面,今天晚上蒸豆包和年糕。”
呦呦點頭,表示知道了。她在前世雖然也吃過年糕,不過是南方那種用搗臼搗出來的,和北方的不一樣。來到大鴻朝後,譚麗娘一個人忙不過來,三年裡只有去年蒸了豆包,蒸年糕還是頭一回。
蒸粘豆包和年糕都要用黃米麵,磨黃米麵的磨和磨豆漿的磨不一樣,要用那種大的石碾子,以前都是張嬸譚麗娘加上張志林和懷宇輪流推碾子,今年花家有了馬,自然不會再用人工。
吃完了飯,譚麗娘和陶陶一起把黃米放到大黑馬的背上,叮囑著他們快點挑豆子,然後就牽著馬出門了。等她除了門,陶陶去西屋提了一袋子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