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3/4 頁)
人,還有一個五六十歲的婆婆。二十年前,她們是世子夫人房裡伺候的丫鬟和嬤嬤,二十年過去了,當初正值青春少艾的少女們,此時都已經成為了被歲月磨出皺紋的婦人,肩背被生活壓彎。
倒是那位五六十歲的婆婆,雖然人已經很老態了,但是精神狀態看上去不錯,背挺的也直,衣服雖然破舊,但是乾淨,頭髮也被梳的一絲不苟。
這位婆婆在看到蕭沐仁的時候,不由盯著他多看了幾眼,最後嘴角露出了一個像是欣慰的笑容。
☆、第二三六章
第二三六章
呦呦自作主張把蕭沐仁生母生前身邊伺候的丫鬟和嬤嬤接進京來; 然而; 實際上這些人都不是最親近的貼身伺候的人,最親近的那些人; 在世子夫人懷孕期間和產後的一年多里,陸續地因病因意外死亡了,剩下的這些都是當時不太重要的人。
然而諸多的懸疑偵探片告訴我們; 越是看似不重要的人; 往往會掌握看似不重要卻十分關鍵的細節,這些細節能將所有的疑惑開啟。
這些下人被帶到蕭沐仁和呦呦面前,曾經的丫鬟和嬤嬤已經變成了中年婦人和上了年紀的婆婆。蕭沐仁叫人搬了一個椅子給那個年紀大的婆婆; 請她坐下,然後就沉默了下去。
呦呦等了一會兒不見蕭沐仁開口,就轉頭看他,這才發現; 他又垂下眼睛去了,雙手緊緊地抓著椅子扶手,手背上青筋畢現。
呦呦此時有想抱一抱蕭沐仁的衝動; 可惜隔著一張桌子,底下還有好幾個人看著。呦呦見蕭沐仁沉默著; 不得已,只好自己親自開口了。
“我和爺成親後不久就外放了; 現在才回來不久,”呦呦臉不紅氣不喘地將三年時間看做“不久”,“之前沒來得及見你們這些公公婆婆身邊的老人; 現在把你們接到京城來,”說到這裡,呦呦瞥了眼蕭沐仁,他依然低著眼睛,她拿不準蕭沐仁的意思,只好繼續說下去,“接你們來就是問問你們好不好,沒什麼大事。”
然後就真的問起了他們在莊子上的生活,問收成如何、經營如何,又問了不少家常之類的。本來這些人被突然接到京城來就很奇怪很納悶,現在見真的是問生活問家常,幾個人慢慢就放鬆下來,尤其幾個年紀輕的,見蕭夫人這麼平易近人,說話越發隨便起來了。
呦呦從他們的話語中得知,這些人都是安國公世子夫人從孃家帶來的陪嫁,只是當時年紀小,還沒被當成心腹。呦呦心想,恐怕也正是因為如此,她們才能平安活到現在,沒有被“意外身亡”。
說著說著,呦呦就把話題往當年的事情上引了,“說來也是天妒紅顏,婆婆那麼年輕,怎麼就想不開呢,當年爺才那麼小。”說完嘆一口氣,眼睛看向一旁的蕭沐仁。
底下的幾個年輕的立刻會意,猜到這大概是蕭沐仁想要探詢世子夫人當初的事情,一個個都來了精神,爭先恐後地給呦呦講述當年的故事。與這些年輕人不一樣,那位年紀大的卻十分警惕,一臉狐疑地看向呦呦。
呦呦當然注意到這位婆婆的目光,但是她不想理會。她用鼓勵地目光看向坐在小杌子上的其他幾個人,希望她們能說出些有價值的線索。
這些人也知道二十多年前的事情是國公府的一個忌諱,不過時間都過去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國公府早就成為歷史,蕭沐仁又從裡面分家出來,是她們現在的主子,當然要主人問什麼回答什麼。
不過,這幾個人到底不是世子夫人的心腹,所知有限。透過她們添油加醋的講述,呦呦梳理的一下,那個雨夜是這樣的情形。
皇上帶著眾位皇子們到安國公府避雨,世子和另外兩位國公嫡子被喊出來招待客人。世子因為眾所周知的體弱多病,所以平時待客應酬都不喝酒,也沒人勸酒,只是那天九皇子——先皇最小的兒子、今上的競爭對手、手下敗將——不知道怎麼想的,竟然強灌了世子幾杯酒,導致人早早就醉了。
“大概是戌時末亥時初的時候,有人來內院稟報說世子喝醉了,讓世子夫人去外院接人回來。”其中一個年級最小的婦人說,她那個時候大概只有十歲左右,只是世子院子裡通傳稟話的小丫鬟,“夫人擔心世子喝多了難受,急匆匆地走了,還埋怨洪大都不攔著點。”
“洪大是誰?”呦呦敏銳地抓住這個名字,立刻發問。
“不知道。”幾個人都搖頭,“家裡沒有叫洪大的下人。”
如此,呦呦只好繼續發問,“然後呢?後來?夫人什麼時候回去的?和世子一起嗎?”
“沒有。”另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