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部分(第1/4 頁)
江夏連忙道:“我等落難至此,能得這位嬸子體恤,給一碗湯一床被,已經是感激不盡,哪裡敢忘恩負義,心生抱怨。”
老者見她說的誠摯,雖形容狼狽,但表情平靜,目光端正,不亂看亂轉的,心中警惕略減,點點頭,回頭對那婆子低語了幾句,那婆子就轉身走進屋裡去,片刻,拿了兩身打著補丁卻洗的乾淨的粗布衣裳回來。
“咱家裡沒有好衣裳,只有這粗布舊衣,若兩位不嫌棄,就請拿了去,將那溼衣裳換一換,才好!”
江夏再再次謝了,將犢兒交給婆子暫為照看,她扶了東英進屋,將衣裳換了。
換了乾爽的衣物,之前又喝了薑湯,這會子兩個人才覺得身上漸漸有了些暖意。
等兩人換完衣裳出來,那姑嫂二人已經將早飯做好就擺在木床上的小桌子上。卻是一盆糙米清粥,並一隻小竹籃子盛的青菜粑粑。
看著那粑粑碧青的顏色,江夏不由想起現代時,這野菜粑粑並青團等物,都成了網紅美食,火遍大江南北。卻不知這時候,這些東西不過是農家米糧不夠吃,新增了野菜充飢之物。
☆、1190。第1190章 療傷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大半夜又驚又嚇又疲累至極,江夏並沒有胃口。東英更是受了傷,堅持至此已是意志堅強,自然更沒有胃口。只不過,兩個人都知道,此時還容不得她們鬆懈,吃飽了,才有力氣繼續逃命。於是,都不聲不響地一口口咀嚼了嚥下去,一個人吃了兩塊粑粑喝了一碗粥。
犢兒根本吃不慣那粑粑的蒿草味道,江夏就討了一隻調羹來,餵了他一些清粥。
那婆子看著不忍,吩咐小媳婦一聲,片刻,拿了兩個煮熟的雞蛋來。
江夏真是滿心感動,接了一個雞蛋,另一個交給婆子,讓她餵給自家的孫兒吃。
好在,犢兒一小口一小口地把一個雞蛋吃了,江夏略略放了點兒心。
吃罷飯,江夏又向漢子請求,能否找一輛車來,送他們去興化縣——她之前問過漢子,知道已經離了高郵四十多里,距離最近的就集鎮是界首鎮。——她卻不敢去界首鎮,只怕有人在界首埋伏攔截,於是央著老漢送他們向東,往興化縣去。
那漢子並未遲疑太久,略一猶豫就答應下來,匆匆出去,不久之後,就帶了一個牽著牛的青年回來,卻是他家的兒子了。
那青年淳樸靦腆,略顯木訥,對著江夏兩人點點頭,徑直牽了牛去套車。
江夏對那中年漢子道謝,又問明人家姓氏名字,這才知道,漢子姓王,名字叫王阿大。兒子叫阿興。
江夏口稱王大叔王大嬸,再三謝過之後,辭別這一家人,帶著東英登上牛車,由阿興趕著車,緩緩出了清水村,順著泥巴小路,一路往東去了。
牛車緩慢,到晌午時分,才走了七八里路,到了一個名喚陳塘的村落。
江夏看那村頭上有個小食鋪子,於是喚阿興停住,自己去食鋪子裡買了十幾塊糕餅,稱了兩斤熟爛的豬頭肉,用荷葉包了帶回來,讓阿興將牛車趕著向北拐了一個路口,停在一棵大柳樹下,牛兒拴在一旁吃草,她拿出吃食來,糕餅夾了熟肉遞給阿興。阿興紅著臉推了推,見江夏誠摯讓他,也就接了過去,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她去那小食鋪子裡還買了一個瓷罈子和兩隻粗瓷大碗來,倒了些熱湯給東英和犢兒喝些,自己漱了口,給犢兒咀嚼了一些糕餅餵了。自己也吃了些。
然後與阿興商議,她們不去興化了,因為東英已經開始發燒,她的傷等不得了。犢兒也一直懨懨的,精神很不好——必須找個地方,給東英療傷,給犢兒祛祛身上的溼寒,不然,即便性命無憂,怕也會留下病根兒來。
阿興也看見了東英和犢兒的情況,知道江夏所言不錯,於是也沒多言,吃飽了就重新套了牛車,繼續往北去了。
傍晚時分,幾個人到了個曹塘村。這裡是個大村子,又四五家鋪子,還有個鄉間老郎中開的醫館。
犢兒一直懨懨的,沒什麼精神,倒是沒有發燒。只東英卻高燒起來,頭臉通紅,身上也火炭一般,燙得嚇人……若非江夏一路上用溼帕子給她擦著額頭,只怕早就高熱神昏譫語,甚至驚厥驚風了。
到了那姓陳的老郎中醫館裡,江夏顧不得掩飾,見那老郎中不在,乾脆對屋裡的小夥計吩咐:“我說著你抓藥,快!”
小夥計詫異地打量著江夏,見她雖然穿著一身粗布衣裳,卻容貌清秀俊美,因著急,那氣勢不由地放出來,竟讓他有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