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民種地所出的糧食,除去交出去的稅,只夠他們一年的口糧,這還要趕上時年好的時候,要是遇上旱災洪災,連這個都沒有。
他阿孃一下子就賣了五兩。
慕清讓田掌櫃給了四兩白銀和一貫錢。
談完之後,田掌櫃又打包了一些田記的點心給慕清,慕清便一邊和田掌櫃聊天,一邊向田掌櫃打聽關於兩廣、雲南那邊棉花的事。
至於田掌櫃,則多是套慕清的話,比如這霜糖的原料及製作方法,她家中何人,住址等資訊。
慕清因為來古代時間不長,秉著不知道的少開口的原則,田掌櫃問她什麼,能說的她就說一些,不知道的,就裝作聽不懂田掌櫃的北方話,目露茫然地微笑。
後來實在扛不住了,就說要趕時間,得走了。
幾番套話,除了知道她身後站著的憨厚少年是她兒子外,其它什麼也沒套出來,倒是讓慕清知道,田掌櫃的肆宅還是北貨南銷,南貨北銷。
慕清問道:“不知鋪子裡可有兩廣、雲南那邊的貨物?”
“兩廣?”田掌櫃眉頭微皺,“兩廣和雲南那邊倒也有遊走商人過去,你可是要買什麼東西?”
慕清主要是想要棉花種子。
棉花在西漢時才傳入我國,途徑有兩條,一是非洲綿傳到了新疆,也就是西域諸國,到南北朝時,在西域棉花種植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另一條途徑是亞洲棉傳到兩廣、雲南和福建。直到唐朝時,棉花種植地也僅限於上述地區,產量也不大。
她記得,宋朝時,棉衣價格還比絲綢要貴,直到明朝時期,棉花種植得到大面積推廣,棉衣才逐漸成為底層勞動人民的主要衣料。
她將棉花的特徵和田掌櫃細細說了,又道:“不論那邊有什麼,只要是我們南方這邊沒有的蔬菜、穀物、農作物、水果等種子,我通通都要,包括西域那邊,若田掌櫃遇到往那邊行走的遊走商人,還望田掌櫃幫我留意一下,尤其是這棉花種子。”
沒有棉花實在太不方便。
田掌櫃自是連聲答應。
有需求,就能有往來。
等慕清帶著甄二郎走後,田掌櫃吩咐店小二:“跟上去看看,他們往哪裡去了。”
田掌櫃倒沒有殺人奪方的想法,只是想確認她的住處,買她手上的製糖方子。
慕清這人兩世都沒什麼職場經驗,閱歷有限,但腦洞不缺,為人頗為謹慎。
前世能怕麻煩,躲了柳尚林十來年都找不到她,此時自然也是,帶著甄二郎鑽進一條小巷後,乾脆利落的往人小屋後一躲,店小二找了半天都找不到人,只要怏怏回去。
十來分鐘後才繼續出現,從另外一條人跡稀少的小道走了。
甄二郎教程快,慕清給他數了兩百文錢,讓他帶給甄博文,小心點避著人先走,她隨後趕上。
慕清一個人,甄二郎有些不放心:“阿孃,那你去哪兒?”
慕清拎著手裡的包袱:“我去扯兩匹布,過年了,給你們幾個也做身衣裳。”
甄二郎眼眶一紅,感動的說不出話來。
他從小跟著泥瓦匠的父親,在外面板磚做工,身上的衣服從來都是補丁摞補丁,長這麼大從未穿過新衣。
別說他,村裡面也沒有多少人穿過新衣,甚至還有些人家,全家人都只有一套衣服,誰出門誰穿上,回來都是光溜溜的。
慕清不知甄二郎已經感動的不行,拍了拍他的肩:“去吧。”
“嗯!”甄二郎用力點頭
他還是頭一次見到這麼多錢,就像現代乍然有錢生怕被人搶的少年一樣,緊張的不得了。
見阿孃將五兩銀子沒放在他身上,他頓時鬆了口氣,將竹筐裡要送給甄博文的衣物、霜糖、麻辣冷兔肉,還有慕清將衣物趕緊給甄博文送去。
慕清從原身的記憶中知道,原身雖然極疼甄博文,但自從甄大山去世後,家中就沒有了壯勞力,異常貧困,沒有收入來源,這幾年一直靠甄博文自己抄書獲些銀錢。
甄博文正值長身體的時候,慕清怕他虧待自己,科考倒是小事了,身子骨是大事,可不能為了讀書熬壞了自己的身子骨。
甄博文看到霜糖時極為吃驚,問甄二郎這霜糖是哪裡來的,甄二郎便說:“大伯孃送了些甘拓,四郎一直吵著要買餳,阿孃便想用甘拓給四郎熬製餳。”他憨厚地摸了摸後腦勺笑:“誰成想,居然熬出了這霜糖來。”他伸出五根手指,湊過去小聲又驕傲地說:“賣了五貫錢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