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3/4 頁)
正是想看看妹妹。
再加上近來他都還在忙治災的事情,他便直接把帖子交給了葉蟬。他們是親兄妹,他也沒那麼在意男女大防。
葉蟬也沒多想,當晚就寫了回帖,讓哥哥後天來。
結果葉正說完來意之後,葉蟬差點讓一口酥皮點心給嗆死。
“咳咳咳咳咳——”她咳得面紅耳赤,白釉在旁給她拍了半天的背,她才一臉錯愕地看著葉正說出話,“哥你再說一遍?!”
葉正羞憤不已。
葉蟬拍桌子:“你怎麼能跟著他們一起罵謝遲呢?!”
在葉蟬眼裡,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謝遲又幫他們置宅子、又讓葉正進官學的,結果葉正跟同門一起寫文章罵謝遲?!
不過葉正解釋之後,葉蟬倒也理解了葉正當時的想法。
對葉正來說,論私,謝遲是一家人,是妹夫,他也感謝謝遲對家裡的照顧。可論公,他就事論事地為百姓鳴不平,不為私心而閉口不言,那是讀書人的風骨。
“……而且當時群情激奮,整個官學都在鬧,我也沒想那麼多。”葉正坐在那兒,垂頭喪氣地捂臉,“直到前兩天,你嫂嫂看話本看到一段關於災民的議論,跟我說了說,我才發覺這事可能沒那麼簡單……我先前也沒見過災民啊!我真沒能想到那些!”
官學裡頭,也鮮少有人讀過細緻的治災著作。換言之,他們這幫群情激奮的讀書人,這回其實連“紙上談兵”都說不上。
紙上談兵好歹還得讀讀兵書呢。
葉蟬一陣眼暈。
然後她覺得,這事她替謝遲說諒解不合適,便沉著張臉告訴葉正:“你在府裡坐坐,等謝遲晚上回來,你自己跟他說吧。”
謝遲如果衝他發火,她犯不著幫謝遲罵他,但也不會反過來幫他的。
這叫什麼事兒!
葉蟬覺得這回這些讀書人真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瞎添亂!
不過憤慨之餘,她還是注意到了哥哥說到的那個細節,忍不住地打聽:“嫂嫂看的那本書叫什麼?或者……寫書的人叫什麼?”
她覺得那一定就是容萱的大作。
然而葉正搖搖頭:“我不知道,你嫂嫂看話本不願意給我看。”
葉蟬欲哭無淚。
這天,謝遲一直忙到天色全黑才回來,然後先去書房見了葉正。
葉蟬讓小廚房給他備了宵夜,看他回來便叫人端了上來。
糖醋排骨麵。
這東西吃著方便味道還足,而且面又柔軟,晚上吃也不太會積食。
謝遲今天忙得沒顧上吃晚飯,回來時真是餓慘了,見到面就風捲殘雲地大吃起來。葉蟬坐在他對面,好幾度的欲言又止,等到他吃完麵,她終於問了出來:“你……見過哥哥了嗎?”
“見了。”謝遲接過青釉奉上的帕子,擦了把嘴,接著笑了一聲:“沒事,別擔心,讀書人嘛。”
官學裡的讀書人都還沒做官,就是簡簡單單的純·讀書人。所以他們總是格外清高一些,遇了事不針砭時弊幾句,就總覺得自己對不起聖賢書,這些他早就清楚。
而且,這回罵他的人實在太多了,沒有成千也有上百。葉正要是不主動來跟他謝罪,他估計永遠不會知道其中有他。
他來了,起碼說明他有擔當。
不過謝遲還是認真看了看葉蟬,然後認真地誇了句:“但這一點上你比你哥強。”
葉蟬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就是對自己不懂的事情,不會妄加評論。
許多事情,都只有對它足夠了解的人才能去做、才有權去做。否則容易幫倒忙,容易平白多出許多麻煩。
這一點看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難。很多讀書人做不到,很多官員也做不到。就連謝遲自己,都是在官場上待得久了之後才逐漸意識到箇中的重要性,時時自省。
可葉蟬從一開始就做得很好。對於不懂的事情,她一個字都不會摻和,她活得比許多人都通透多了。
第124章
年關轉眼就過了,謝逯的那幾碗粥,可想而知救不了多少人。上元之後,城外已是漫山遍野的屍體。
謝遲仔細算過時間,在臘月二十八時將調糧的文書發往了周圍各郡縣,於是在上元后兩天,各處的糧食都剛好運抵洛安。
城外還剩下的大約萬餘災民,終於得以活命。
這粥施了有二十餘天,這二十餘天裡,謝遲緊懸著心期待天氣轉暖。
各地的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