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2/4 頁)
麼標準,不少人直接放棄,但也有人嘗試著相信。
那天姜可可是在帶院子的小房子那裡進行招聘的,老莫夫婦和江寄餘都過來陪她,充當面試官。
趙婆婆本身是教中文系的,對這事也比較感興趣,很樂意幫姜可可這個忙。
於是,那天來應聘的不少人都把老莫夫婦當作是釋出招聘資訊的人,沒想到是姜可可這個年輕人。
不過面試也是有條不紊地進行,先是把大家的簡歷收上(這一點在招聘資訊上有標明,需要一份工作簡歷),沒寫的人也可以在旁邊的桌子上拿上面的紙張現場寫,主要包括學歷和相關工作經歷和薪資要求。提前準備好的人則可以根據到來順序安排。
但來面試的人也就十來個,其中好幾個還是沒有真材實料過來碰運氣的,這種人一開始就會被pass掉,然後篩查下來,也就五個人還算可以,其中兩個是辦過一本蠻有名的雜誌,但是在十年文化運動的時候也每次撐住,停刊也停職了。
後來復職,但是工作做的並不順暢,限制很多,便有些灰心喪志,這次看到文化公司的招聘資訊,兩人也是一起討論商量了許久,才決定過來看看的,若是合適,那他們便一起辭職。
這兩個真是姜可可撞大運撿到寶了,這樣的履歷放在後世也是人才,能在B市還沒那麼開放的時候來應聘她的私人公司,真是可以說是幸運。
因為後面還有其他人,所以姜可可便暫時沒有跟他們深聊,表示最遲明天會跟他們聯絡,可以留下聯絡電話。
再有其他三個人,一個是美術學院剛畢業的,他被分配到其他省份的小單位過去,心有不甘,便想過來面試,姜可可看了看他帶過來的畫稿,暫且決定也先留下來看看能不能負責美術編排的工作。
還有兩個便是剛回城待業的知青,一個男的一個女的,都是屬於沒考上大學,較晚才有回城機會的那一批。
面試了一下,姜可可只留下了女知青,她二十來歲,還沒結婚,在鄉下也沒有婚姻牽扯,文字比較細膩,但是心性比較堅定,目光也是坦蕩蕩的。
至於那男的,姜可可完全是想到了以前在塘邊村時候的那個廖志明,感覺有點兒自視甚高,而且在江寄餘問他在鄉下有沒有媳婦的時候,眼神明顯慌了一下,這樣的人姜可可是不愛留下來的。
知青回城,多少人拋棄鄉下媳婦和孩子,不管他多有才,對於這種人姜可可都欣賞不來,並且不想給他機會在公司任職。
就這樣篩查一下,最終便只有四個人是合適的。但是這樣姜可可也滿足啦,反正最初她的公司鋪的太大,可以慢慢來,尤其是那兩位人才,有他們在姜可可覺得自己大概可以放心。
全部人離開後,姜可可幾個大概討論了下,便初步決定要他們,薪資方面也簡單討論一下,差不多就把事情敲定。
等這邊弄穩妥,缺人手再去學校招實習編輯,一件件事情來,也不會混亂。
不過姜可可不知道,她覺得撞大運撿到的那兩位‘寶’,卻正在爆發家庭矛盾。
第124章 結婚
八零年; 內陸還沒有沿海那麼開放,哪怕是首都,要辭掉公家的職位去幹私人企業,那在外人聽來也是傻子一般的做法。
“要是你辭了單位的活,中途那家公司辦不下去了,你怎麼辦?”陸昌茂的媳婦半點都不贊同,公家的職位是可以轉讓給別人沒錯; 但是她家三個兒子,給誰是一說,最怕是私企倒閉,陸昌茂怎麼辦,以為還能從兒子手上拿回工作嗎?三個兒子兩個成家了都有自己的心思; 剩下個小的也到了說親年齡。這工作給出去的簡單; 拿回來可有得爆發家庭矛盾。
孫振宇的媳婦更是如此,兒子雖說可靠,但是對她來說男人更可靠,男人賺的錢她可以全部把控在手裡; 兒子賺的錢還不是要給媳婦,到時候私企倒閉他們老兩口都沒工作,豈不是要看兒子、不,兒媳婦臉色過活?
兩人的媳婦都不同意這件事。
陸昌茂和孫振宇有些發愁,不是說家裡由婆娘作主; 而是十年文化運動時候; 都是自己媳婦陪在身邊; 陪他們吃苦,沒得說就不體諒她們的心情,而且他們的擔心也並不無道理,要是公司倒閉了,那以後還真是不知道怎麼辦。
而這些考量,也是許多人不放下鐵飯碗去經商的原因。
於是第二天兩人再過去二輪面試的時候,心情都沉重了許多。
直到姜可可說出工資一月一百二,臉上這才有些驚喜。
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