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1/4 頁)
由正如江寄餘所說的,改革開放的力度越來越大,做生意的人也會越來越來,外來人口會湧進大城市,到時候商鋪、房子,都是不愁租不出去的,尤其是他們得到的地皮一部分在二環三環,要是拆遷,更別提了。
就是靠這些房子,江寄餘躺著不用幹活也不怕餓死了。
當然,江寄餘沒這麼頹廢鹹魚,他只是不想讓地皮荒了可惜,這收入他是沒怎麼看在眼裡的,因為即使他猜到房子商鋪會漲價,但是不知道華國的房地產在後世能漲得那麼誇張,尤其是在B市這些大城市。
而姜可可也只是興奮了一下,畢竟房價要炒成後世那樣還得很長一段時間呢,而且現在又不缺錢,不需要靠收租來過活。
至於他們的新房,則是他父母留下來的那一棟用來重建,那位置挺好,距離市區不遠,環境又比較清幽,位置也很大,還是他父母留下來的房子,他年少時候都住在這兒,十年文化運動的時候被毀了,如今便推起來重建。
江寄餘回城後檢查過密道,被人發現了,當時他感到挺幸運的,提前一步把密道里的東西給轉移了,不然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如今這密道便給封了,再造,也得找信得過的人造一條新的。不過江寄餘現在沒有可以徹底信任的人,自然就先不造了。
這次打算也建成小別墅那種模樣,前院後院都可以種樹種花那種,他還要在院子裡裝上鞦韆,到時候給姜可可玩。這小別墅跟廠房那邊又不一樣,這可是他跟姜可可的家,沒準還會有小娃娃,他們是要在這兒生活的,不是房子,而是家。
因此,江寄餘是更加上心,力求做到盡善盡美,光是設計圖,就讓設計師修改了千百遍,還拿去跟姜可可討論,小兩口子湊在一塊嘰嘰喳喳,其實跟小孩子過家家也沒多大區別了,反正別人是不懂他們傻樂啥,只有他們懂。
磨了好些天,這才堪堪磨好,尋日子動工。
而姜可可在這段日子也是每天回家,儘量在嫁人之前跟姜遠鵬和邱娟淑相處,雖然她自己覺得嫁人大概也不會有啥變化,離得這麼近,要回來也簡單方便啊。但是姜遠鵬和邱娟儀不這麼覺得,他們光是想到姜可可要嫁人了,就會忍不住感概時間匆匆,明明當初還是那麼一小糰子呢,一眨眼都要嫁人了,以後還會有她自己的小糰子,想想心裡便很有不捨。
哪怕對江寄餘是滿意的,但是在姜可可要出嫁前,還是會非常捨不得,這是做父母的心,會忍不住多想,會不捨,會擔心她嫁人之後生活不如意,疼愛孩子的,在孩子的人生即將邁入新的階段時候都會忍不住想太多。
好在姜可可是貼心小棉襖,雖然不懂姜遠鵬夫婦的父母心思,但還是很乖巧地儘量去陪伴他們,早上一起吃早餐,晚上陪父母散步或者聊天看電視,夜裡也跟媽媽一塊睡,像朋友那樣談談天,用實際行動表示哪怕要嫁人了,她還是他們的小棉襖小閨女嘛。
這樣的行為倒是很大程度上能安慰到姜遠鵬夫婦。
於此同時,她的文化公司也提上日程,因為房子還回來的有棟房子是距離學校不會太遠,簡單找人拆過在搬幾臺辦公桌,差不多簡陋的辦公室就能做完。
姜可可搬來是打算自己找弄臺打字機再找個打字員的,但是後來一想又太麻煩,弄打字機的手續也很複雜,還得跑關係,索性就全部外包給出版社,以文化公司的名義跟出版社合作,這樣也是正規化的。
出版社是本地的出版社,一些新創辦的雜誌也是跟出版社合作,姜可可不算先列,因此這事也不算麻煩。
現在要做的,便是招聘工作人員。
因為姜可可不打算親力親為,所以除了從學校招聘實習編輯,也想招聘成熟的編輯,她在報紙上刊登了招聘廣告,是之前江寄餘刊登廠子產品廣告的那家報紙,自從給江寄餘刊登廣告並且沒有出事後,他們報紙正式恢復了接廣告,不少廠子也學江寄餘在上頭刊登廣告。
像這種刊登招聘資訊的廣告,則要比較便宜,一條資訊大概五十塊就可以。
姜可可把自己的要求和聯絡方式以及面試時間地點都刊登在上面,希望能快點找到合適的人。
不過在B市像姜可可這樣貼出招聘的還是比較少的,尤其是文化公司,這是頭一家,而上面寫著的待遇從優這四個字,也是讓不少人或懷疑或心動。
對這種事私人的公司,B市許多人還是不太敢相信呢,尤其是有鐵飯碗的,但是沒有鐵飯碗的又不一定是合適的。而且看到待遇從優這四個字,誰也不知道這個‘優’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