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第2/3 頁)
都能多吃一個。
運輸部的訂單交完,供銷社的三百瓶又快銷空了,追加了四百瓶,主要還是供銷社的訂單穩定。
真假千金一個是重生的、一個是穿越的,都接受過現代的洗禮,對經濟方面遠見高一些,和艾秋秋說,現在還沒往縣城以外的地方跑市場,訂單就沒斷過了,在擴張業務之前,首先要保證貨源穩定,靠著河溝裡摸螺螄,撐不起未來五十個人的廠子,必須養殖。
艾秋秋把這個任務交給她們倆,她們特意去了趟縣裡,找水產專家請教養殖的注意事項,想方設法買來對口的養殖技術書。
不過養殖的事情,遭到了公社社員們的反對,螺螄廠訂單不斷,收的都是社員們摸上來的螺絲,能換工分,如果養殖了,一年少不少工分呢,關係到切身利益,在村長的煽動下,大部分人都不同意。
姜紅枝想說,養殖能保證貨源,想把廠子辦好,必須有遠見,但怕引起眾怒,也怕被村長穿小鞋,她不敢開口。
艾秋秋又拜託公社主任召開了一次集體會議,她先讓大家暢所欲言,知道了大家的擔心後,問道:“村裡要搞集體經濟,就不能全指望外人,你們也要自己想一想,辦養殖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大家暢所欲言,答得好的、對廠裡有幫助意見的,那就是工廠以後的儲備幹部了。”
儲備幹部呀,這可是光榮的事情,有這根胡蘿蔔吊著,不少人都心動了。
只不過,六十年代,別說農村,就是城裡工人們,吃慣了大鍋飯,也沒多少人意識到將來有一天,會有下崗的危機。
有人大著膽子說:“艾廠長怕是擔心到了秋冬季節,螺螄供應跟不上,做生意就跟去飯店吃飯,要是點這個沒有、點那個也沒有,可不叫顧客心裡不高興嗎?”
“說得很好!”艾秋秋鼓勵道:“蔓蔓、霏雪,你們給這位大哥登記上名字,雖然螺螄廠暫時只招聘女工,但是養殖如果開展起來,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許諾了實際好處,這下子暢所欲言更多了。
姜紅枝婆婆著急死了,催著她,“你還等什麼,有什麼想法快點說呀。”
姜紅枝本來就躍躍欲試,這會婆婆都發話了,她趕緊往前走幾步,說道:“我記得艾廠長立下軍令狀,半年內把廠子發展到五十人,五十人的廠子啊,那得是多大的業務量,光是我們縣城的市場肯定不夠,艾廠長肯定還有開拓市場的法子,只是現在貨源、產能都不能保證,所以沒說,要一步步解決。”
“說得很好,姜嫂子繼續。”艾秋秋鼓勵道。
姜紅枝自信更多,繼續說道:“我家妯娌、婆婆,上工之前、下工之後,也去摸螺螄,我家也是獲利者,但是我想,如果發展成五十人的大廠,光是激增的訂單分紅,就比摸螺螄強多了,而且那時候至少兩家出一個工人,大家可千萬別被眼前的短利矇蔽眼睛,要團結一致,集體富裕了,我們社員才富裕,說得不好,還請艾廠長指正。”
艾秋秋帶頭鼓掌,說道:“很好,就是姜嫂子說的道理,我沒想到,咱們村能人還是很多的,只要齊心協力,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鄉親們被感染了情緒,跟著一起鼓掌!
“這城裡來的人見識就是不一樣,真等到冬天,上哪兒摸螺螄去?”
“沒想到唐大娘家的大媳婦,這麼厲害,這後面的廠幹部,肯定有她一個。”
唐大娘得意狠了,跟老二老三媳婦說:“多跟你們大嫂子學著點,哎,我這選兒媳婦的眼光,著實不錯。”
老二媳婦和老三媳婦相繼翻白眼,大嫂子再厲害,還不是給家裡打工,反正大嫂子掙錢,她們兩家也能跟著分一份。
……
養殖說上馬就上馬,不單收小河灣村送過來的,大河灣村和附近公社的也收,然後養殖到魚塘裡,按照魚塘大小控制數量比例,田螺對水質要求非常高,好在現在還沒多少工業汙染,水質本來就好,加上嚴格控制,還請了縣裡的水產專家來指導,田螺的養殖開展順利。
知人善用,艾秋秋把工廠的事和養殖的事,逐步交給何思蔓跟何霏雪,她們倆下班還跑來艾秋秋家,一來蹭飯,二來商議螺塘養殖的事,一個禮拜至少要過來三四天。
未婚的小姑娘上門太勤快,竟然有了不可思議的謠言,說何家兩個姑娘,不願意和大小夥子相親,反而三天兩頭往艾秋秋家跑,怕不是對陸文遠有想法,還說艾秋秋好傻,不懂得避嫌,回頭被人偷了家,哭都哭不出來。
艾秋秋抓到親耳聽到的那個人,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