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以假亂真的扁足鼎(第2/2 頁)
鼎,而是民國時期的。”
“你能看出來?”秦霆靖愕然道。
“這鼎仿的確實不錯,用以假亂真來形容也不為過。”曹子建開口道:“作偽者應該使用的蠟胎為模,翻鑄銅器,然後埋在地下,加上各種複雜的化學成分,使銅器表面自然產生綠鏽、紅鏽,然後上蠟,成為‘熟坑’。”
“不過鑄造這鼎的人最終目的顯然不是為了獲利,不然也不會在鑄造時,漏這麼一個馬腳出來。”
曹子建說著,伸出手指,指向了扁足鼎三足中的其中一足。
在該足上雖然是龍紋,但爪子卻不是龍爪,而是帶蹼的雁爪。
雁通贗。
說明鑄鼎之人想以此告訴別人,這其實是一件贗品。
作偽,無非就兩個目的。
獲利和欺世。
獲利,單從字面意思就能理解。
欺世則是透過作偽來欺騙世人,?以此向世人證明自已個人的能力和知識。
鑄造該鼎之人屬於後者。
“厲害。”秦霆靖讚歎道:“當初,這微不可查的細節我愣是沒注意到,讓我交了400萬的學費。”
“這扁足鼎應該是出自濰縣某位匠人之手吧?”曹子建問道。
“這我也不清楚了。”秦霆靖搖頭:“但從這個鼎的各個細節做得如此逼真,我想大機率是了。”
濰縣,仿造青銅器的大本營。
之所以濰縣的匠人能將青銅器仿造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是因為該村的人曾經得到過一冊《西清古鑑》。
這書可是大有來頭。
由清代大臣梁詩正奉旨率翰林院眾學士纂修,歷時兩年才完成。
著錄了清代宮廷所藏的所有古代青銅器一千五百二十九件。
全書21冊,分40卷。
其上詳細記錄了各個青銅的方圓圍徑之制,高廣輕重等等。
並鉤勒款識,各為釋文。
摹繪精審,毫釐不失。
就如同青銅器製作工藝書了。
曹子建將扁足鼎重新放回到盒中後,開口道:“秦老,這園林逛了,茶喝了,東西也看完了,沒事的話,那我就告辭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